第57部分(3 / 4)

小說:中國文學史 作者:世紀史詩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山暝聞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這三首詩都寫了江湖水景,但性格各異。第一首作於孟應聘入張九齡幕府時。他為自己的抱負能夠有一試的機會而興奮,曾寫下“感激遂彈冠,安能守固窮”(《書懷貽京邑同好》)、“故人今在位,歧路莫遲迴”(《送丁大鳳進士赴舉呈張九齡》)之類詩句。正是這種昂奮的情緒,使他寫下了“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這樣氣勢磅礴的名句。第二、三首均作於落第後南遊吳越之日,前者以風鳴江急的激越動盪之景寫自己悲涼的內心騷動,後者則以野曠江清的靜景寫寂寞的遊子情懷,它們的神采氣韻是很不相同的。本之以“興”,出之以“象”,突出主要的情緒感受而把兩者統一起來,構築起完整的意境,這是孟浩然寫景詩的重要貢獻。

孟浩然詩歌的語言,不鉤奇抉異而又洗脫凡近,“語淡而味終不薄”(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他的一些詩往往在白描之中見整煉之致,經緯綿密處卻似不經意道出,表現出很高的藝術功力。例如他的名篇《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通篇侃侃敘來,似說家常,和陶淵明的《飲酒》等詩風格相近,但陶寫的是古體,這首詩卻是近體。“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這一聯句,畫龍點睛地勾勒出一個環抱在青山綠樹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環境。還有那一首婦孺能誦的五絕《春曉》,也是以天然不覺其巧的語言,寫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另外,孟浩然在詩體的運用上往往突破固有程式的拘限,讀來別有滋味。例如《舟中曉望》詩,平仄聲律全合五律格式,但中兩聯不作駢偶,似古似律。胡應麟《詩藪》認為此類詩“自是六朝短古,加以聲律,便覺神韻超然。”又如《夜歸鹿門山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人隨沙岸向江村,餘亦乘舟歸鹿門。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夜來去。

這是一首歌行體的詩,但通篇只是把夜歸的行程一路寫下來,不事鋪張。其篇制規模類似近體,並吸收了近體詩語言簡約的特點,而突出歌行體的蟬聯句法,讀來頗有行雲流水之妙。

這些出入古近的體格饒有灑脫自在的情致,也是孟詩創造性的表現之一。

王維(700?—761)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是在盛唐時代文化全面高漲的歷史條件下,所產生的一個多才多藝的作家。他精通音樂,早年曾為大樂丞;書法上他兼長草、隸各體;繪畫才能尤為特出,他曾自負地說“宿世謬詞客,前身應畫師”(《偶然作》其六),而後人甚至推許他為南宗畫派之祖。他的文學創作就是建築在這樣全面的藝術修養之上的,因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有《王右丞集》。

王維詩歌的風格、情調,前後期有明顯的不同。這種變化與開元、天寶年間的政治形勢有重要關係。在前期,他懷有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寫出了不少意氣風發、充滿豪情的詩篇。他在《不遇詠》裡自述其志雲:“濟人然後拂衣去,肯作徒爾一男兒。”在《少年行》其一、其二中,對少年意氣進行了熱烈的禮讚: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即使是《老將行》裡的主人公,也是老當益壯的英雄,一旦邊境有事,“猶堪一戰立功勳”。他還反覆表述了布衣寒士在政治上的要求,如《夷門歌》熱情讚頌了戰國信陵君禮賢下士的作風,和侯贏、朱亥樂為知己者用、不惜以身命相酬的慷慨意氣;而《西施詠》、《洛陽女兒行》則以比興託意的手法,抒寫了寒士失志的不平。開元末年,有“賢相”之譽的張九齡被李林甫取代,這一人事更迭潛伏著政治的危機。作為詩人的王維對此是敏感的,他於是轉而以半仕半隱的生活方式作為自己精神上的逋逃藪,對佛教禪寂之說的興趣也日益濃厚。因此,王維後期的詩歌並未朝“使氣公卿座,論心遊俠場”(《濟上四賢詠》)的豪蕩方向發展,而多吟詠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