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羽林將,出身常事邊。春風吹淺草,獵騎何翩翩。插羽兩相顧,鳴弓新上弦。射麋入深谷,飲馬投荒泉。馬上共傾酒,野中聊割鮮。相看未及飲,雜虜寇幽燕。烽火去不息,胡塵高際天。長驅救東北,戰解城亦全。報國行赴難,古來皆共然。
一場激烈的鏖戰,在詩人筆下就像尋常的狩獵那樣輕鬆,在顧盼自如間烘托出何等氣概。他的七言歌行,有的上承盧、駱一路以賦法鋪陳誇飾,如《渭城少年行》等;有的是有完整故事情節的敘事詩,如《江畔老人愁》敘述一個貴族家庭在陳隋之際的破敗過程,《邯鄲宮人怨》寫一個女子由入宮受寵到放歸田裡的遭遇,都是用悲劇性的題材抒寫人世翻覆的感慨。這些詩,下啟白居易《長恨歌》、《琵琶行》、元稹《連昌宮詞》、韋莊《秦婦吟》一路,可說是歌行又一新變的先聲。
崔顥以嫻熟的歌行手法入近體,寫出了被嚴羽稱為“唐人七律第一”(《滄浪詩話》)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據說李白遊黃鶴樓時,讀到此詩,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後另作《鳳凰臺》詩以較勝負(見《唐詩紀事》)。如果以嚴格的律體來衡量,這首詩頭幾句連用三個“黃鶴”,頷聯又不規整,頗有“出格”之嫌。但從另一面說,為了情感的自由抒發而不惜打破定格,亦是一種創造精神的表現。
………………………………………………
第四節 高適岑參
唐宋以來,高適和岑參是經常被人們並稱的兩位詩人。例如杜甫說:“高岑殊緩步,沈鮑得同行。意愜關飛動,篇終接混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嚴羽說:“高岑之詩悲壯,讀之使人感慨。”(《滄浪詩話》)辛文房說:“參……詩調尤高,……與高適風骨頗同,讀之令人慷慨懷感。”(《唐才子傳》)胡應麟說:“高岑悲壯為宗,王孟閒淡自得。”(《詩藪》)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詩風相近,都以“風骨”著稱,他們都曾廁身戎幕,擅長以古詩尤其是七古的形式來寫邊塞題材,而且詩中充溢著感激不平之氣。不過,這兩位詩人同中又有異,在詩壇上各自作出了不同的貢獻。
高適(704—765)字達夫,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人。
高適一生的經歷比較豐富。他早年生活困頓,二十歲時西遊長安,開元十九至二十年間曾北上薊門。以後約有十年滯留宋州,過了多年“混跡漁樵”的落拓浪遊生活。四十六歲時應試舉有道科中第,然僅得汴州封丘尉之職。三年後棄官,赴河西節度使哥舒翰幕府,充掌書記。安史之亂髮生後,高適自駱谷西馳見玄宗,陳潼關敗亡之勢,又從玄宗至蜀郡,拜諫議大夫。至德元年(756),受肅宗命征討永王璘,兼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此後數任地方大員。
代宗即位後,先後入朝為吏部侍郎、刑部侍郎,進封渤海縣侯。《舊唐書》說他“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他最坎廩不遇的是在第一次出塞前後的時期,那時他漫遊薊北一帶,想投筆從軍,但未能如願,不得不在梁宋一帶棲遊,但這卻是他創作力最旺盛的高潮時期。晚年做了大官後,雖也間有佳作,較之以前卻不免有所遜色了。有《高常侍集》。
高適的性格狂放不羈,年輕時結交遊俠,過著“彈棋擊築白日晚,縱酒高歌楊柳春”(《別韋參軍》)的放浪生活;浪遊梁宋時,也是“酒肆或淹留,漁潭屢棲泊”(《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行止不定。杜甫稱他“高生跨鞍馬,有似幽並兒”(《送高三十五書記十五韻》),殷�С撲�靶醞羋洌�瘓行〗凇保ā逗釉烙⒘榧�罰�K�質薔哂兇鶯嶙持競褪導收�尾鷗傻娜宋錚��降諞淮穩喂伲ǚ餷鶼匚荊┘匆蠐牒昀�鞠蠆緩掀�《�ァ0彩仿抑興�鞫�橈諳準疲�窒群蟮玫叫�諍退嘧詰納褪叮�苊�諼D閻�省?杉��敬蟛判郟�⒎嗆米骺昭災�病�
詩人的性格和經歷反映在創作上,使他的詩歌具有沉雄深厚的特色。他對自己的抱負和才具充滿自信:“公侯皆我輩,動用在謀略。聖心思賢才,朅來刈葵藿。”(《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對歷史上的英雄勳績也不勝嚮往:“北上登薊門,茫茫見沙漠。倚劍對風塵,慨然思衛霍。”(《淇上酬薛三據兼寄郭少府微》)“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塞下曲》)因其如此,現實中的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