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3 / 4)

小說:中國文學史 作者:世紀史詩

的另一篇《永嘉郡教》,是應用文字,又似抒情小品,也是同樣特點。陶弘景長年山居,對自然風光的美好深有體驗。他的《與謝中書書》說: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具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短短几句,寫山水林木,晨昏景象,文字簡淡清新。作者並不著力於刻畫,只是淡淡地勾出幾個富有特徵的片斷,卻是有聲有色,讓讀者透過聯想組織成完整的畫面,有一種高逸的趣味。

五、何遜、吳均

何遜(?—518)字仲言,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其家雖世代仕宦,但名位不高。遜八歲能詩,二十歲左右舉為州秀才。曾與吳均一起為梁武帝所寵信,但很快就失意。一生中主要以文才為諸王幕僚,卒於廬陵王蕭續記室。有《何記室集》。

何遜現存九十餘首詩作中,有一小部分明顯帶有豔體詩的特點,如《詠舞》:

管清羅薦合,弦驚雪袖遲。逐唱回纖手,聽曲轉蛾眉。凝情眄墮珥,微睇託含辭。日暮留嘉客,相看愛此時。

此篇寫舞女美妙的情態,描繪很細,結尾有暗示的意味。何遜去世時,蕭綱才十六歲,所以這一類詩自然是在宮體詩盛行以前寫作的。由此可知,在描寫女性的美和表現豔情內容方面,在齊梁存在著一個普遍的、越來越突出的趨勢。

何遜詩歌最集中的內容,是羈旅與酬答,兩者往往又結合為一體。這些作品均工於寫景抒情,講究聲律,文辭清新,頗有謝朓的風致。但比起謝朓來,何遜詩在語言的錘鍊上,用功更深。謝詩常常以出語天然取勝,何詩則主要以修辭的簡練精當擅場(唐代二大詩人,李白偏愛謝朓而杜甫偏愛何遜,也從側面反映了何遜與謝朓的區別)。在寫景方面,何遜更注意與抒情的密切結合。在謝朓詩中,還是有單純把自然景象作欣賞物件來描寫的情況,而何遜詩中,景物與主觀情緒完全融為一體,服從抒情的需要。所以,何遜詩在語言、聲律及意象選擇與抒情的配合諸方面都更接近唐詩的風格。

歷稔共追隨,一旦辭群匹。復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

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臨行與故遊夜別》)

暮煙起遙岸,斜日照安流。一同心賞夕,暫解去鄉憂。

野岸平沙合,連山遠零浮。客悲不自已,江上望歸舟。(《慈姥磯》)

這二首都是何遜的名作,能夠體現他的一般特點。類似以寫景與抒情結合見長的詩句,在他的集子中所在多是,如《下方山》:“寒鳥樹間響,落星川際浮。繁霜白曉岸,苦霧黑晨流。”《還渡五洲》:“蕭散煙霧晚,悽清江漢秋。沙汀暮寂寂,蘆岸晚修修。”這些詩合在一起看,又可以發現一種有趣的現象:所抒發的感情大多是客遊的孤獨和憂愁,所寫的景物大多是暮色、夜景,兩者巧妙地相互映襯。這種重複,不僅與作者的實際經歷有關,無疑也是對審美效果的有意追求。而何遜的成功在於此,不足也在於此。因為儘管所寫的具體景象不同,但意境、格調並沒有多大差別,多讀就不免覺得單調。

何遜的五言絕句中,也有幾篇佳作,其中《相送》最為著名:

客心已百念,孤遊重千里。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

總的特點仍與前面所述一致。但由於篇幅較小,後二句寫景中又蘊涵著很強的動勢,所以就顯得頗有力度,不像其他詩那樣平穩。

何遜年輕時受到範雲的賞識。範雲曾說:“頃觀文人,質則過儒,麗則傷俗,其能含清濁、中古今,見之何生矣。”(《梁書》本傳)這一評價對了解何遜很重要。就是說,何遜既接受了當代文學中很多新的因素而加以發展,主要的風格又與齊梁時代逐漸盛行起來的綺豔流蕩不同,能夠獨標一格,於淺顯中見其清雅精煉。他的修辭純熟與情景密合的特點,受到唐代詩人的高度重視。尤其是杜甫,一再說:“頗學陰何苦用心”(《解悶》),“能詩何水部”(《北鄰》),很是傾心。杜詩中也有很多羈旅之作,寫法每常與何遜相近。他還把何詩中的佳句改造翻新,如《江邊小閣》“薄雲巖際宿,孤月浪中翻”二句,即出於何遜《入西塞示南府同僚》:“薄雲巖際出,初月波中上。”

吳均(469—520)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西北)人。出身寒門。一生仕途不利,居於下僚。官至奉朝請。愛好史學,晚年受命撰通史,未成而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