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1 / 4)

小說:中國文學史 作者:世紀史詩

積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豔獨絕,世無其二。(《白石郎曲》)

開門白水,側近橋樑。小姑所居,獨處無郎。(《青溪小姑曲》)

《西曲歌》今存一百三十餘首,其中大部分是舞曲,小部分是倚歌(《古今樂錄》:“凡倚歌悉用鈴鼓,無弦有吹。”)據史籍記載,許多種舞曲都是文人在民歌的基礎上製作的。但這僅指樂曲而言,至於歌辭,多數仍出於民間。西曲不像吳歌那樣集中,以下擇取數例,不再一一說明。

布帆百餘幅,環環在江津。執手雙淚落,何時見歡還。(《石城樂》)

聞歡下揚州,相送楚山頭。探手抱腰看,江水斷不流。(《莫愁樂》)

遠望千里煙,隱當在歡家。欲飛無兩翅,當奈獨思何。(《烏夜啼》)

朝發襄陽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諸女兒,花豔驚郎目。(《襄陽樂》)

暫請半日給,徙倚娘店前。目作宴瑱飽,腹作宛惱飢。(《西烏夜飛》)

送歡權橋樑,相待三山頭。遙見千福帆,知是逐風流。(《三洲歌》)

夜來冒露雪,晨去履風波。雖得敘微情,奈儂身苦何。(《夜度娘》)

此外,《樂府詩集》收錄在《雜曲歌辭》一類中、稱為“古辭”的《西洲曲》,可能也是經過文人加工的南朝民歌(或謂江淹所作)。五言三十二句,大抵四句一換韻,似用八個小曲聯綴而成。內容寫一個女子對情人的懷念,情意纏綿,辭采清麗,聲調婉轉,達到了相當高的藝術境界。

南朝民歌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點:

其一,它所表現的愛情,幾乎完全是浪漫色彩的,而極少有倫理因素的考慮。詩中的男女主人公,往往是“非禮”的關係:或是青年男女之間的私相愛慕,或是冒犯世俗道德的偷情,或是萍水相逢的聚合。有些明顯可以看出是寫妓女的生活——這在多涉及商賈漂泊寄寓生涯的西曲中尤為突出。這種愛情生活能夠在南朝民歌中毫無掩飾地表現出來並廣泛流佈,自然與當時的社會風氣有關;但從詩歌的美學意味來說,也是為了更能夠表現對愛情的單純的、熱烈的、天真而痴情的追求,表現對人生的幸福與快樂的渴望。

其二,從表現的情緒來說,南朝民歌中歡娛之辭所佔比例很小,其基調是哀傷的。這一方面因為在浪漫的、非禮的愛情關係中,受阻被隔,空懷相思,或一晌貪歡,轉首負情,是常有之事,所以容易形成悲傷的情調;但另一方面,從審美趣味和娛樂性來說,也是由於傷感的情緒比歡娛的情緒更顯得優美,更容易動人。美好的事物、真誠的感情受到破壞,不能實現,會在人們心中喚起對它們的更為熱烈的嚮往與追求。其實不僅民歌,整個魏晉南北朝文學,都是以悲哀的情緒為主導的。

其三,南朝民歌的語言,是出語天然,明朗而又巧妙。吳歌中的《大子夜歌》(“大”是讚美之意)說:“歌謠數百種,《子夜》最可憐。慷慨吐清音,明轉出天然。”這一評價也適宜於整個南朝民歌。區別來說,南朝民歌的語言,有的較為樸素,有的較為鮮麗。但即使是後者,也不同於文人詩的華美典雅,而是一種淺俗的鮮麗。大量運用雙關隱語,是南朝民歌的一大特色。由此避免了過於簡單直露、一覽無餘的表現。但這種雙關隱語,意義絕不晦澀,所以說這是明朗而又巧妙的修辭。

雙關隱語的構成,主要是利用諧音字和一字多義,這種雙關隱語,常常又和比喻、象徵手法結合使用。如《子夜歌》中“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蓮”諧音“憐”字,同時這兩句又比喻男方的感情猶豫含糊。再如《三洲歌》中“遙見千幅帆,知是逐風流”,“風流”既是字面上的“風吹水流”之意,又暗喻男女之間的“風流情事”,這是利用多義詞。

又如《讀曲歌》中“朝霜語白日,知我為歡消”,朝霜比喻女子,白日比喻男子,“消”借霜的消融比喻人的消瘦。這種手法的運用,使得詩歌的感情在熱烈大膽的同時又顯得婉轉纏綿,並且增加了語言的活潑和形象的生動鮮明。

其四,南朝民歌的形式,以五言四句為主,約佔總數的三分之二。其餘的四言及雜言體詩,篇幅也很短小。短小的篇幅對形成明快的詩風,具有關鍵的意義。南朝民歌中佔主導的五言四句的格式,對五言絕句的形成,也起了極大的作用。

南朝民歌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以前在漢樂府民歌的基礎上,在建安時代興起了中國古代文人詩的第一次高潮。而此後,魏、晉樂府停止了對民歌的採集,文人詩也一步步雅化。雅化也是一種發展途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