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4 / 4)

小說:中國文學史 作者:世紀史詩

的關係。由於《水經注》多山水景物的描寫,受到後代文人的喜愛。對於山水遊記的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洛陽伽藍記》的作者楊衒之,北魏人,生平仕歷等均不詳。唯據此書中自述及書首所署官銜,知道他在北魏永安中為奉朝請,著書時為撫軍府司馬。

“伽藍”是梵語寺廟的音譯。永嘉之後,佛教在北方日益熾盛,且尤重偶像崇拜,盛行開鑿石窟、建立寺廟。北魏都城洛陽全盛時期,一城內外,建寺一千餘所。其後政治惡化,洛陽陷於戰火,繁華之地,成為廢墟。都城亦遷至鄴。東魏武定五年(547),楊衒之因公務重經洛陽,面對“城郭崩毀,宮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的淒涼景象,感慨傷懷,因作此書。其意蓋有三:追記洛陽昔日景象,儲存史實;抒發國家破亡、京都傾毀的悲傷之情;揭示統治者沉迷於佛教迷信的禍害。

《洛陽伽藍記》共分五卷,依次寫城內和城之東、南、西、北五個區域。以寺廟為綱維,涉及北魏都洛四十年間的政治大事、中外交通、人物傳記、市井景象、民間習俗、傳說異聞,內容相當豐富,就其性質而言,實是一種歷史筆記,但結構嚴整,不像一般筆記那樣鬆散瑣碎。其史料價值歷來為史家所推崇。

從文學方面說,《四庫提要》稱“其文穠麗秀逸,煩而不厭,可與酈道元《水經注》肩隨”。大體論寫景的細緻生動、窮形盡態,此書不如《水經注》;論篇章之完整、敘述之清楚,則以此書為勝。特別是記載人物活動、傳說故事的部分,尤非《水經注》可比。

記敘寺廟的興廢,揭露統治者沉湎於宗教狂熱而大肆浪費民力的實況,並由此反映北魏政治的興衰,是本書的中心內容。開卷第一條即寫由實際掌權的胡太后所建、規模為群寺之冠的永寧寺。文中有一大段以冷峻的筆調不厭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