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眾草同雨露,新苗獨翳如。直以春窘迫,過時不得鋤。田家笑枉費,日夕轉空虛。信非吾儕事,且讀古人書。
在語言的清新、樸素、質直上有些陶詩的風味。但是,韋應物畢竟不像陶淵明那樣心頭充滿了對鄉村生活的真摯熱愛和對官場生活的深切厭惡,因此詩中缺乏一種對田園的親切感,“信非吾儕事,且讀古人書”說明他並沒有把田園生活看作是他的理想與歸宿,因此寫來總不如陶淵明詩那麼自然、真切,有真正的鄉土田園氣息。
韋應物詩有陶淵明的清新樸素,也有謝靈運、謝朓的精巧華美,在他的詩中常常可以看到經過精心修飾、具有明麗典雅的色彩美、音樂美的秀句,如“寒雨暗深更,流螢度高閣”(《寺居獨夜寄崔主簿》),“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餘”(《遊開元精舍》),“雨歇林光變,塘綠鳥聲幽”(《月晦憶去年》),“疏鬆映嵐晚,春池含苔綠”(《題鄭弘憲侍御遺愛草堂》)。這些詩句選擇了自然山水中最能引起人們美感的景色構成意象,巧妙地運用富於色彩感、動感的動詞、形容詞來組織聯綴,鑲嵌成一幅幅色調鮮明和諧的圖畫,並根據詩人主觀心境的變化而渲染上不同的情感色彩。但他並不像大曆十才子等人那樣才思窘迫,而過多地依賴語言和形式的精巧來組織詩句。他對大自然的觀察、體驗比大曆十才子深入細緻得多,能夠以很高的審美能力、鑑賞水平為基礎運用語言技巧,因而寫出了不少渾然一體、情景交融、篇句俱佳的詩歌,如下面兩首:
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寄全椒山中道士》)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西澗》這兩首詩都是用了簡淡自然卻又是精細錘鍊過的語言,來表述或是孤高峻潔或是清幽空寂的人生情懷,表現出韋應物的獨特的風格。司空圖所謂的“澄淡精緻”(《與李生論詩書》),是對韋氏詩的比較準確的評價。具體說來,韋詩在意境上追求恬淡澄明、自然秀麗,在意脈上追求連貫流暢,在遣詞用字上注意錘鍊推敲,可以說較好地結合了陶淵明與二謝之長而自成一格。在某種意義上說,他與王維較為相近,但他的那種意在脫俗的清峻格調,又不同於王維的出於禪理的空靈。
此外,韋應物的一些歌行體詩如《王母歌》、《夏冰歌》、《鳶奪巢》以及古風《雜體五首》等,又與顧況那種奇特峭麗的風格很相近,這些詩對後世也有一定影響,如《王母歌》,就令人不禁想到李賀的“遙望齊州九點菸,一泓海水杯中瀉”(《夢天》),“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咸幾回死”(《浩歌》)。只是在他全部的詩歌創作中,這些並不是主流。
中唐大曆、貞元年間,相對來說是唐代詩史上的低潮期,這個時期沒有出現大詩人,詩歌的一般成就不是很突出。但是應該看到,這一時期的詩歌創作仍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它和元和年間新的詩歌高潮的出現有內在的關聯。有些現象在當時並不突出,如以俚語俗詞入詩,發揮奇異想象,以及有意識地廣泛吸收自《詩經》、楚辭以來的各種前代風格等,對元和間的詩有著啟迪意義。所以,代表元和年代詩歌主要成就的創作,像韓愈、李賀奇崛瑰麗的歌行,元稹、白居易平易流暢的樂府,劉禹錫、柳宗元充滿情趣的民歌體和清峻明麗的七律,大體都能在大曆、貞元詩人那裡找到某種聯絡。還有,這一時期帶有程式化的五言律詩雖說弊病不少,但在追求清麗而精巧的語言風格方面,還是有一定成就的。後來姚合、賈島的更為圓熟工穩、精雕細琢的五律,就是對此的繼承發展。文學的長河畢竟是前後相續的,只是有時狹窄,有時寬闊而已。
………………………………………………
第三節 孟郊、韓愈及其周圍的詩人
人們常以“奇崛險怪“來評價韓愈及其周圍詩人的詩風。
其實,這些詩人風格並不完全一致,之所以可以這樣籠統地評價,是因為他們都在藝術上創新求異,採用了過去不常用的內容、句式、意象入詩的緣故。趙翼《甌北詩話》認為,至韓愈時,“李、杜已在前,縱極力變化,終不能再闢一徑”,故只能求之奇險。這樣說並不全面,還應當注意的是:第一,大曆、貞元時代詩歌內容單一、意象重複、形式圓熟、氣格變狹的趨向從反面促進了詩風變革求新;第二,在唐詩經過長期發展並已取得極大成就以後,新一代的詩人們又開始注意到更廣泛地從前代詩歌傳統中吸取營養,避熟就生,以尋求變革的途徑;第三,這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