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2 / 4)

小說:中國文學史 作者:世紀史詩

遭秦檜陷害而死的故事。

岳飛作為南宋初主戰派中最有影響的將領,卻死於“莫須有”的罪名,這是當代人就感到不滿的。數十年後,在主政的韓侘胄一意推進北伐的背景下,朝廷為岳飛平反,並追封為鄂王。此後,奇…_…書……*……網…QISuu。cOm岳飛漸漸成為表達民族意識、宣揚忠節的英雄形象,其事蹟成為“說話”和戲劇的素材。小說方面,明代有熊大木編《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又名《武穆精忠傳》等),鄒元標編《嶽武穆精忠傳》(此書實即前書的刪節歸併本),《說岳全傳》即在此基礎上重新創作而成。金豐在此書序言中說,小說“不宜盡出於虛,而亦不必盡由於實”,《說岳全傳》的特點也正是以史實為核心,而虛構成分亦多。

以岳飛抗金故事為素材,這在清代前期容易觸犯統治者的忌諱,所以此書在乾隆年間曾被查禁,後來才復得印行。但因此而過分強調小說中的民族意識,卻也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書中寫金人侵宋,是因徽宗祭天時不慎觸怒玉皇大帝而受到懲罰,故金兀朮屢次遇難,均為“天意”所救,這種安排,已經削弱了敵對情緒;書中對金朝人物的描寫,雖指責其“橫”,但比較明代同類作品,此書較少使用詬辱的語言,甚至不無譽美,從中可以感受到時代的影子。

所以,小說的核心觀念並不是民族矛盾,而是“忠”;忠奸之爭,是全書的基本線索。書中寫秦檜等人陷害岳飛,原是出於宿世冤仇,但“忠”、“奸”不同,故岳飛死後昇天,秦檜等入地獄受盡酷刑。甚至金兀朮等敵方人物,雖然也利用“奸臣”,內心裡真正敬重的卻是“忠臣”。是否忠於各自的王朝和君主,始終是評判的最高標準。

作為“忠”的化身的岳飛的形象,具有明顯的偶像化傾向。特別是他遇害前後,許多行為極不近人情。他明知朝中有“奸臣弄權”,卻絲毫沒有想到違抗聖旨;他因為擔心兒子岳雲、部下張憲會造反,寧可寫信將他們召來一起就死;部下張保探監時,見他處境之慘,撞死在獄中,他沒有一點惋惜,反而哈哈大笑,說張保成全了自己。這些描寫,在作者以為是美化岳飛,其實是以愚昧和奴性教人,而扭曲了岳飛。

同樣,秦檜則是朝反方向偶像化、符號化的人物。

當然全書不完全是這樣不近人情的封建說教。岳飛早期的生活,寫得尚有些趣味;一些次要人物,也顯得較有個性。

如牛皋是一個李逵式的人物,魯莽憨直,常惹是生非,造成一種活躍的氣氛。他敢於罵“那個瘟皇帝”,敢於說“大凡做了皇帝,盡是些無情無義的”。他的形象既是岳飛的陪襯,又給予讀者以一種心理上的平衡。另外,如王貴、岳雲、高寵等人,都有寫得成功的地方。

但總的說來,《說岳全傳》並不以人物形象取勝,它能夠吸引人的地方,主要在於很強的故事性。全書的情節安排,除最後十幾回顯得零散、累贅,還是有間架,有波瀾,頭緒多而不亂。很多場面,如岳飛搶挑小梁王、高寵挑滑車、梁紅玉擊鼓戰金山、岳雲踹營,都寫得很有氣氛,頗能引起一般讀者的興趣,作為說書的材料,更是適宜。書中的語言雖沒有很強的特色,卻也堪稱純熟流暢。若不是太多的封建說教,以作者的文化素養,這部小說原可以寫得好得多。

《隋唐演義》一百回,褚人穫著,約成書於康熙年間,系根據元末以來《隋唐志傳》、《隋煬帝豔史》、《隋史遺文》等歷史小說改編而成,內容除參考正史以外,還大量吸收了有關的野史筆記、傳奇小說的材料,收羅廣博而又顯得龐雜。從隋文帝滅陳寫起到安史之亂後唐玄宗回長安結束,把隋煬帝與朱貴兒、唐玄宗與楊貴妃處理為“兩世姻緣”,成為貫穿全書的一條線索,重點在隋煬帝的宮闈生活和隋末英雄造反的故事。此書取材駁雜,思想傾向也不很明確。例如書中既揭示了隋煬帝的荒淫奢侈,導致天下大亂,又把他描繪成一個多情而仁德的君主,津津樂道地渲染其宮闈生活,故魯迅批評為“浮豔在膚,沉著不足”(《中國小說史略》)。但這部小說包含了豐富的歷史傳說故事,許多情節生動有趣,作為一種通俗讀物,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其中寫隋末英雄的部分,秦瓊、單雄信、程咬金、羅成等人物形象,都有比較鮮明的個性。

與《隋唐演義》內容相近的小說,還有《說唐演義全傳》(簡稱《說唐》)六十八回,或以為產生於雍正年間,但今所見以乾隆年間的刊本為最早,題“鴛湖漁叟較訂”。因曾與後出的《說唐後傳》合刻為《說唐全傳》,故又改名《說唐前傳》。內容起於隋文帝平陳,終於唐太宗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