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隋書·譙國夫人傳》並牽合《陳書·張貴妃傳》的史實再加虛構而成,寫張麗華和冼夫人共同為陳後主料理軍國大事,無奈文武大臣誤國,頹勢難挽,最後張麗華自殺,冼夫人入山修道。作者反對女寵禍國之說,表現他對歷史的看法,又借古諷今,以冼夫人之口譏刺了南明小朝廷君臣的無能。
在抒情方面更為直接和強烈的是《通天台》。此劇源自《陳書·沈炯傳》,寫南朝沈炯於梁亡後寄寓長安,遙念江南,某日登漢武帝“通天台”遺址,登臺痛哭,沽酒而醉,夢中被武帝召用,沈自陳有愧於心,力辭不就,醒來乃知是一夢。
此劇劇情簡單,情調蒼涼,像作者的許多詩篇一樣,表述了在歷史劇變中身不由己、彷徨失路的心理,很可能作於他出仕清廷以後。劇中寫道:
則想那山繞故宮寒,潮向空城打,杜鵑血揀南枝直下。偏是俺立盡西風搔白髮,只落得哭向天涯。傷心地付與啼鴉,誰向江頭問荻花?難道我的眼呵,盼不到石頭車駕,我的淚河,灑不上修陵松檟,只是年年秋月聽悲笳。(《賺煞尾》)
曲中用了大量詩歌的習用語彙和意象,使抒情特徵更明顯。
尤侗(1618—1704)字同人、展成,號悔庵、西堂,江蘇長洲(今蘇州)人。順治年間以貢生任永平府推官,因鞭撻旗丁而被黜。六十多歲才舉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檢討。作有傳奇《鈞天樂》,雜劇《讀離騷》、《吊琵琶》、《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