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至保和殿大學士,位極人臣。在此過程中劉氏敗,皇甫少華亦因麗君之薦立功封王。一般故事到此應進入“大團圓”,然而陳端生卻寫孟麗君因各種緣故,不肯承認自己的真實身份,拒絕與父母相認、與少華成婚,最後皇帝得知內情,欲逼其為妃,麗君氣苦交加,口吐鮮血。大約陳端生難以為故事設計滿意的結局,遂就此擱筆。梁德繩所續仍以“大團圓”陳套收場,殊無意味。
《再生緣》的故事模式,是常見的忠奸鬥爭加上婚姻糾葛,書中人物行為的根據亦不出正統的倫理範圍,看起來好像頗為陳舊,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陳端生是個有才華而且很自信的女子,她透過孟麗君這一主要人物形象,傳達了自己的人生夢想。這不僅表現在孟麗君的才能和功業上,而且正如陳寅恪《論再生緣》所言,書中寫孟麗君以男子身份居高位後,違抗禦旨,不肯代皇帝脫袍,面斥想要認女的父母,接受皇甫敬、少華父子的跪拜,“則知端生心中於吾國當日奉為金科玉律之君父夫三綱,皆欲藉此等描寫以摧破之也”。只不過她的方法,是利用封建道德教條來反對封建秩序,書中所公開標榜的正統倫理成了似是而非、只要對己有用就可以隨意搬弄的東西。而故事寫到孟麗君身份暴露後無法再繼續下去,根本上是因為作者不願讓孟麗君回到依附於男性的地位。上述特點,鮮明地表現出掙脫封建倫理對於女性的束縛的要求。
陳端生活躍的、不受傳統拘禁的思想,使她的創作顯得富有靈性和生氣。《再生緣》雖然是一部傳奇性的作品,整個故事完全出於想象和虛構,但情節的開展,卻並不讓人覺得生硬。描寫人物也較為細緻生動,包括寫忠奸鬥爭的部分,正反兩面人物的品格也不是極端化的。它的結構尤為研究者所稱賞,儘管頭緒紛繁,卻處理得毫不紊亂,故事寫得跌宕起伏而嚴謹清楚。當然,作為一個青年女子在閨閣中馳騁想象之作,脫離生活真實的地方終究是不可免的。
《筆生花》二十二回,邱心如作,刻於咸豐初年,述明代女子姜德華為逃避點秀女而喬扮男裝出走、建功立業故事。此書深受《再生緣》影響,但作者針對《再生緣》不合“三從四德”的“缺陷”,強調了正統道德規範,思想陳腐。不過在為女性張目這一點上,它和《天雨花》、《再生緣》等女作家的創作是一致的。
以上幾種都是所謂“國音”的彈詞,這種彈詞作為書面讀本的意義更為重要。吳音的彈詞則廣泛運用於實際演出,較著名的有《玉蜻蜓》、《珍珠塔》及《三笑姻緣》等。流行於其他地方的彈詞別支,也有些較著名的作品、如廣東之“木魚書”中有《花箋記》,福建“評話”中有《榴花夢》。後者共三百六十卷七百二十回,雖然成就不高,論篇幅卻是中國文學中驚人的鉅製。
鼓詞的主樂器是鼓,在陸游的《小舟遊近村舍舟步歸》詩中,已經寫到:“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死後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這種演藝,大約就是鼓詞的前身。鼓詞的形式與彈詞很相近,也是說的部分用散體,唱的部分用韻文。不過它的韻文除了七言句外,有很多十言句(三、三、四節奏),為彈詞所無。
現存最早的鼓詞,為明代諸聖鄰所作《大唐秦王詞話》(一名《唐秦王本傳》、《秦王演義》),八卷六十四回,述唐太宗李世民征伐群雄、統一天下事。直接用“鼓詞”為名的,則始於明末清初賈鳧西的《木皮散人鼓詞》,但只有唱沒有說,內容是借歷代興亡宣洩牢騷,與一般演說故事的鼓詞不同。
傳世鼓詞中主要的一部分,是依託歷史講述戰爭故事、英雄傳說的,其中《呼家將》比較著名。有些系根據小說改編而成,如《楊家將》、《三國志》、《忠義水滸傳》等。這一類鼓詞的篇幅都比較大。奇書…整理…提供下載另外也有寫才子佳人式的戀愛故事的,如《蝴蝶杯》、《二賢傳》等。鼓詞作為民間的娛樂,在北方流傳很廣、影響很大,但作為文學創作的價值不高。
鼓詞中還有一個分支,習稱為“大鼓”,是隻唱不說的。
它最初可能是藝人從鼓詞中摘取一段來演唱的形式,後來逐漸興盛,並有人專門為之寫作,遂獨立出來,成為單獨的曲藝品種。還有一種“子弟書”,也是鼓詞的分支,由八旗子弟所創,故名。子弟書有文字傳世,樂曲已失傳,大鼓則至今還是北方民眾喜愛的曲藝形式,並流衍為眾多的地方品種。
在說唱藝術方面,很多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作品流傳。
如藏族的《格薩爾王傳》,蒙古族的《格斯爾傳》及《江格爾》等,都是具有很高價值的民族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