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4 / 4)

小說:中國文學史 作者:世紀史詩

及禮樂制度;鼓吹“尚同”、“尚賢”,反對任人唯親。他還相信“天志”和鬼神的存在。所以,有的學者認為墨子的思想代表了“農與工肆之人”的利益。墨學在戰國時曾一度盛行,與儒學同為當代的”顯學”。西漢以後,逐漸衰微。《墨子》為墨翟及其弟子、後學所著,是墨家學派的著作總彙,漢代有七十一篇,現存五十三篇。

墨家的思想,就其對整個社會文化的看法來說,是提倡質樸和實用,所以對一切語言文字的表達,強調有切實的內容,以道理說服人,反對無益於實用的修飾與文采。這種觀念,對於論說文自有相當的道理,對於文學作品,就不太適宜了。《墨子》一書的風格,也正是如此。語言質樸,邏輯嚴密,善於運用具體事例來說理。如《非攻》篇,先說:“今有一人,入人園囿,竊其桃李,眾聞而非之,上為政者得則罰之,此何也?以虧人以自利也。”然後再說攘人犬豕雞豚者,取人牛馬者,殺無辜人奪其衣裘者,再三說明“苟虧人愈多,其不仁茲甚矣,罪益厚”的道理,最後歸結到“今至大為不義,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此可謂知義與不義之別乎?”條理非常清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中國古代嚴格意義上的論說文,就是從《墨子》開始的。就此而言,它在中國散文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第三節 孟軻與《孟子》

孟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