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3 / 4)

小說:中國文學史 作者:世紀史詩

然,辛棄疾的詞時常也有過分散文化、議論太多,以及所謂“掉書袋”即用典用古語太多的毛病,但不管怎麼說,他確實把詞大大地改造了;他的詞不僅是“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而且是任何“意”和“事”都能表達得很自由很充分。這樣,詞的創作才完全擺脫了羈絆,進入了自由的境界。

………………………………………………

第四節 辛棄疾周圍的詞人

當時與辛棄疾詞風相近的詞人有陳亮、劉過、韓元吉、楊炎正等,其中陳亮與劉過不僅都是辛棄疾的朋友,也都有較好的創作。

陳亮(1143—1194)字同甫,號龍川,有《龍川詞》。他是南宋中期著名的政論家和北伐中原的熱情鼓吹者。和辛棄疾一樣,他也給朝廷寫過《中興論》、《上孝宗皇帝書》等義正辭嚴、激昂亢奮的建議,這種強烈的政治信念在他的生活中佔了很重要的位置,因此也滲透到他的詞中。據葉適《書龍川集後》記載,他對自己的詞曾自嘆“平生經濟之懷,略已陳矣”,也就是說,他的政治抱負和理想,在詞中都寫出來了。確實在他的詞中經常可以看到這些內容,如在他與辛棄疾的唱和詞中,就有“離亂從頭說,愛吾民、金繒不愛,蔓藤累葛”,“父老長安今餘幾?後死無仇可雪”(《賀新郎》)等。

這種強烈的政治理想,使他的有些詞和辛棄疾一樣具有強烈的感情力度,如他的名作《水調歌頭·送章德茂大卿使虜》:

不見南師久,謾說北群空。當場隻手,畢竟還我萬夫雄。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且復穹廬拜,會向藁街逢。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萬里腥羶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詞中充滿了強烈的民族意識和自信的豪情,結構上也說得上章法井然,開合自如。

陳亮的詞不僅題材、感情基調和大體的風格與辛棄疾相似,寫作技法也很相似。他也喜歡以經史諸子、典故傳說及俗語俚語入詞,如《水調歌頭·和趙周錫》中“安識鯤鵬變化,九萬里風在下,如許上南溟!斥��員噝Γ�雍閡煌非恪保�怯謾蹲�印ゅ幸S巍分械腦⒀怨適攏�浞ㄔ蛞黃��櫻�

《洞仙歌·丁未壽朱元晦》中“許大乾坤這回大。向上頭些子,是鵰鶚摶空,籬底下,只有黃花幾朵”,用了口頭語的語氣。

但陳亮詞所達到的藝術成就遠不能與辛棄疾相比。他的詞中,住往正面議論嫌多,而層次變化嫌少,不像辛棄疾那樣揮灑自如,流轉多變;他的語言技巧也遠不如辛棄疾那樣老練,可以在隨意中寫得妙趣橫生,所以總體上給人以粗糙的感覺。

劉過(1154—1206)字改之,號龍洲道人,是個一生沒有當過官的遊士。有《龍洲詞》。他的年歲比陸游、辛棄疾小了許多,但和他們以及陳亮都有很深的友誼,這是由於志向投合的緣故。劉過有一首《六州歌頭·題嶽鄂王廟》,是悼念岳飛的,其中寫道:“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過舊時營壘,荊鄂有遺民。憶故將軍,淚如傾。”對屈死的英雄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對陷害岳飛致死的權奸表示了極大憤慨。所以他的好友陳亮讚許他“才如萬乘器”,並勉勵他“會須斫取契丹首,金印牙旗歸故鄉”(《贈劉改之》),甚至陸游也對這位比自己小近三十歲的後輩頗加垂青:“放翁七十病欲死,相逢尚能刮眼看。”(《贈劉改之秀才》)。又據岳珂《桯史》等記載,辛棄疾曾招他入幕,而且非常喜愛他的詞。不過,從總體上來看,劉過並不像陸游、辛棄疾、陳亮那樣愛寫報國雪恥的悲憤之情。這大約同他的社會地位低有關係,再則他生活的年代,離所謂“靖康恥”畢竟遠了許多。只是劉過一部分詞的藝術風格非常接近辛棄疾,在這一點上比陳亮更明顯。嘉泰年間,辛棄疾派人招他,他有事不能成行,就效辛棄疾詞風寫了一首《沁園春》:

斗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東坡老,駕勒吾回。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鏡臺”。二公者,皆掉頭不顧,只管銜杯。

白放“天竺飛來。圖畫裡、崢嶸樓觀開。愛東西雙澗,縱橫水繞;兩峰南北,高下雲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動,爭似孤山先探梅?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

全用三個古人的詩句拆開組合成對話,嵌鑲在詞律之中。這種散文化、引用故事、詼諧風趣的風格確實很像辛棄疾。據說辛棄疾非常高興,“致饋數百千,竟邀之去”(《桯史》)。這種形式活潑,揮灑自如、幽默爽利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