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4 / 4)

小說:中國文學史 作者:世紀史詩

作品在劉過詞中還有一些。

但是,劉過的詞風並不統一。他的大多數詞還是沿襲舊題材的,寫閨情、豔事、獻壽、宴飲,甚至寫美人指甲、美人足,語言風格也常常沿襲舊習慣,委婉纏綿,細膩密麗,與另一部分詞判若兩人。

………………………………………………

第五節 朱熹的文論

北宋時期,就已存在古文家和理學家在文學觀點方面的矛盾與衝突。一般說來,古文家雖然也講宗道徵聖,但他們有時會對“道”作出較為寬泛的理解,同時他們對於文藝都有自己的愛好。至於像唐代韓愈的喜好張揚、宋代蘇軾的出入佛老,其為人個性都有明顯不符合正統儒家修養的地方。而理學家則是把內向的道德純化作為人生的根本目標,把任何一種精神外騖視為人生的危險,所以二程就直接提出了“作文害道”和作文也是“玩物喪志”的論點(見《二程遺書》)。

又由於他們與古文家都以儒道為旗幟,所以更需要指出古文家宗道履道的不徹底甚至虛偽。到了南宋,理學愈盛,並出現了集大成的宗師朱熹,這種鄙視乃至取消文學的理論因他的闡發產生了更為廣泛深遠的影響。

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庵,婺源(今屬江西)人,僑寓建陽(今屬福建),曾任秘閣修撰等職。作為哲學家、倫理學家的朱熹,其思想具有複雜的內容,包括朱熹學說的核心命題“存天理而滅人慾”,其原有內涵也並非後世帝王所企望的存自家“天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