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3 / 4)

小說:中國文學史 作者:世紀史詩

他蒐集選擇了一部分詩集出資刻印,稱為《江湖集》,以後又陸續印刻了《江湖前集》、《江湖後集》、《江湖續集》、《中興江湖集》等,前人或通稱為《江湖詩集》。

詩集的刊刻與流傳,擴大了這一群詩人所代表的詩風的影響,也無形中形成了一個組織雖然鬆散、詩風卻比較接近的詩歌流派,後人便稱之為“江湖派”。至於“四靈”,原是出於永嘉(今浙江溫州)的一個詩人小團體。他們的詩雖未刻入《江湖詩集》,但他們中有人也參與了以陳起為中心的文人雅集,他們的詩風又與江湖派相近,所以在廣義上也被歸為“江湖詩人”。

廣義上的江湖詩人幾乎代表了南宋中後期詩壇的整個動向。從詩集被刊入《江湖詩集》而本人與陳起等並無來往的早期詩人姜夔到永嘉“四靈”,從劉克莊、戴復古等名列《江湖詩集》的中堅人物,到並未列名《江湖詩集》的方岳等,雖說人數眾多,情況複雜,並且他們也沒有明確提出過大家公認的詩學標準,但大體上都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徵:其一,他們多屬於流宕江湖的所謂“雅士高人”的型別。這些人實際是從士大夫中游離出來的下層文人,隨著戰爭的平息和社會的安定,他們既無法透過從軍殺敵、入幕贊畫等途徑追求理想的人生,也無法在擁擠不堪的科舉仕途獲取功名,所以或嘯遊江湖,或奔走公卿之門;他們大多對政治並沒有堅定的信念與明確的主張,對個人的前景出路卻常抱有深深的憂慮與悵惘;同時由於經濟繁榮、生活安定,他們又不致於缺吃少穿,於是便把政治理想與個人功業上的失望,轉化為對一種高逸情趣的追求,參禪訪道,交友吟詠,以此求得心理的平衡。其二,他們大多對詩歌的抒情性比較重視,因而都反對江西派詩風,而提倡一種清麗尖新的詩歌風格。

從南宋初期以來,特別是到了所謂“中興四大家”楊萬里、陸游、范成大、尤袤等,詩人們在不同程度上、從不同的途徑,都在設法掙脫江西詩風的籠罩,革除其流弊。與此同時,在楊萬里、陸游那裡,已經產生了試圖以清麗精巧、空靈輕快的晚唐詩風與之對抗的趨向。楊萬里曾寫道:“晚唐異味同誰賞?近日詩人輕晚唐”(《讀〈笠澤叢書〉》),又曾說:

“受業初參且半山,終須投換晚唐間”(《答徐子材談絕句》);

陸游一面瞧不起晚唐詩,一面卻時常效仿晚唐詩人,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就曾指出他的詩有晚唐之風。比楊、陸晚一輩的一些詩人,這一趨向更加明顯,如張鎡,不但詩風,連句式、字面都模仿晚唐詩歌;姜夔則把陸龜蒙當作楷模,自稱“沉思只羨天隨子”(《三高祠》)、“三生定是陸天隨”(《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姜夔的朋友潘檉,更直截了當地以晚唐詩風與江西詩風對抗,開了“四靈”的先聲。他們的身份、地位及人生情趣都與晚唐詩人相近,晚唐詩輕巧空靈、精緻尖新的特點也很合他們的口味,因此,從北宋中葉衰落下去的晚唐詩風又一次被他們張揚,以致籠罩了整個南宋後期的詩壇。

其中姜夔的年輩實際比一般江湖詩人早,他的詩集被刻入《江湖詩集》,是因為詩風相似的關係。姜夔詩初學黃庭堅體,後來才改學晚唐詩,他的長處在善於錘鍊字面,使字句精巧工緻而不落痕跡,尤其一些小詩,清妙秀遠,富於悠遠的意蘊:

細草穿沙雪半銷,吳宮煙冷水迢迢。梅花竹裡無人見,一夜吹香過石橋。(《除夜自石湖歸苕溪》之一)

夜暗歸雲繞舵牙,江涵星影鷺眠沙。行人悵望蘇臺柳,曾與吳王掃落花。(《姑蘇懷古》)

這些詩寫得很細膩。情調恬淡而帶些惆悵,講究韻味,語言在自然中顯出新巧,確有晚唐絕句的味道。

在姜夔、潘檉之後聞名於詩壇的,是所謂永嘉“四靈”。

他們都是中下層文人,有的當過小官,有的終生未仕,本來有滿肚子的憤懣不平,但他們卻力圖從莊禪以及理學中學會自我平衡和自我壓抑,在山林自然尋找解脫愁苦的寄託;而內心的不平其實並不能因此就真的消散無影,只是轉化為一種不與世俗同流、清高脫俗的自我標榜。所以在詩歌方面,他們很明確地把人生遭遇和情趣與自己最為接近的賈島、姚合作為楷模,以五律為寫作的主要體裁,苦心雕琢推敲,錘鍊字句,以表現一種悽情落寞的心境,和自然淡泊的高逸情懷。

所以,他們詩歌的意境,與充滿矛盾的、活生生的社會生活相隔,寫得清遠幽深;他們的詩歌的語言,則是在固定的形式、狹小的境界中翻空出奇。這正如葉適所評論的“斂情約性,因狹出奇”(《題劉潛夫南嶽詩稿》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