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4 / 4)

小說:中國文學史 作者:世紀史詩

于靖康之變的巨大沖擊,文人的悲憤心態也同樣反映到詞的創作中來。而且,由於詞的形式上的特點,它比詩更適宜於表達那種激奮的、跳蕩的和變化不定的情緒。有很多記載表明,一些反映出當時社會共同心態和期望的詞作,一旦問世,便廣為傳誦,膾炙人口。它們的社會影響要比同類的詩歌更大。這樣,以感懷時事、抒寫抗敵壯志為中心,詞的題材和風格在南宋初期又出現了一次新的重大變化。

張元幹(1091—1160以後)字仲宗,號蘆川居士,長樂(今福建閩侯)人,北宋末為太學生,曾被抗金名將李綱闢為屬官,不久隨李綱免職而被貶斥。南宋初,因“避讒”而辭官。有《蘆川詞》。紹興年間,胡銓上書請斬秦檜,遭到流放,當時士大夫大都畏禍鉗口,只有張元幹等幾個人敢於寫詩詞為他送行並抒發不平之慨。這首《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是張元幹詞中最著名的一篇: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崑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這首詞打破歷來送別詞的舊格調,把個人之間的友情放在了民族危亡這樣一個大背景中來詠哦,因此寫來境界壯闊,氣勢開張;既有深沉的家國之感,又有真切的朋友之情;既有悲傷的遙想,又有昂揚的勸勉。這些情緒糾結在一起,形成了悲壯激昂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