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寫一個逃跑未遂而被臉上刺字的女奴。金的社會制度保留了若干落後的成分,對漢人常常採取壓迫與奴役的野蠻政策,范成大透過女奴的悲慘遭遇,反映了普通民眾在民族壓迫下的痛苦。而在最末一首《會同館》中,則抒發了作者的慷慨心志:
萬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漚浮!提攜漢節同生死,休問羝羊解乳不。
這組絕句各個側面的記敘,合起來便成了一幅長卷,完整地反映了當時北方的風物與民情,和詩人對此的深沉感慨。
詩的語言明白淺近,雖然也時有典故點綴和引古抒懷,但大多比較貼切而不艱澀。
范成大晚年所作的《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在古代田園詩中有比較重要的意義。過去寫農村的詩歌,太抵可分為二類:一類以陶淵明、王維等人為代表,透過歌詠鄉村風光和農人樸素的勞作生活,表現士大夫對城市生活、政治生活的厭倦和對大自然的熱愛,顯示一種恬和淡泊的志向,這類詩不免把鄉村田園描寫得安寧恬靜;另一類如唐代王建、張籍、聶夷中等人的作品,則上承《詩經·豳風·七月》以來的傳統,主要揭露農村現實的痛苦,斥責官吏豪強對百姓的盤剝壓迫,這類詩重在表現士大夫的社會責任感和同情心,所以大多沒有田園風光的描寫,更多地讓人感覺到沉重與緊張。這兩類詩,一般可以說分別是道家及佛禪的人生情趣與儒家社會觀念的詩化表現。本來,這兩種趨向在士大夫心中常常是同時存在的,只是在詩中總是被分離開來表現。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把這兩條線打成了一片,比較完整地反映了田園鄉村的生活面貌,也比較協調地表現了宋代士大夫儒道合一的人生情趣。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農村秀麗的風光和農家勞動、生活的習俗的場面,也能看到農民所遭受的沉重剝削和他們困苦的生活,如: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新築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聲裡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採菱辛苦廢犁鋤,血指流丹鬼質枯。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
作者在組詩的小序中說,這些詩是他隱居石湖時,“野外即事,輒書一絕”而成,也就是由親身經歷、親眼觀察所得,所以全然沒有過去那種模擬、生涯的痕跡,較之中年所寫的使金七十二絕句,筆調更為自然流暢,輕鬆而犀利,顯露了較有個性的風格。
………………………………………………
第二節 陸游
在南宋中期的幾位著名詩人中,如果說楊萬里和范成大在題材方面各有所重,在風格方面各有所長,那麼,陸游作為整個宋代留存作品最多的一位詩人,他的詩以更為廣泛的題材、更為多樣化的風格和更為老練的技巧,取得了更為顯著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詩中始終表現出一種激烈而深沉的民族情感,反映著在那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年代人們的普遍心願,在當時以及後世,都贏得了廣泛的尊重。
一、陸游的生平與創作
陸游(1125—1210)字務觀,中年自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的祖父陸佃是王安石的學生,當過尚書右丞;父親陸宰,當過京西路轉運副使。在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侵前後,陸宰被免職,帶著家眷南歸故鄉,僥倖地逃過了那一場大劫難。但北宋王朝覆滅的恥辱,卻深深地銘刻在當日每一個懷有民族自尊感計程車大夫心中,據陸游《跋傅給事帖》說,紹興初年他剛懂事時,經常看到長輩們“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嚼齒,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殺身翊戴王室,雖醜裔方張,視之蔑如也”。這樣一個時代、社會與家庭氛圍,使陸游從小就受到了一種民族意識的薰陶。
成年後的陸游,生活道路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從紹興十四年(1144)到乾道五年(1170)為第一階段。
大約二十歲時,陸游與表妹唐琬結婚,不久,由於陸游的母親不喜歡這位兒媳,這對感情深厚的夫妻硬被拆散,陸游再娶王氏,唐琬也改嫁他人。但這件事使得陸游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他一生中寫了不少詩追懷唐琬和這一段不幸的婚姻。紹興二十三年(1153),陸游到臨安應考,省試第一,然而在第二年的複試中,卻因他名列於權相秦檜的孫子之前,又喜論恢復,被除了名。直到幾年後秦檜死去,他才得到起用,任福州寧德縣主簿,不久調回臨安任職,後來做過樞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