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捏面少年(2 / 3)

受到劉娥的邀請,到宮中參加年會,這一宿君臣同樂,顯得好不快意。

等到出來時,已是半夜。

太子趙仁親自前往相送,二人一路上聊了許多東宮的事情,主要就是有關王孝先和呂坦夫的。

這兩位臣子,俱是端拱末年到鹹平元年登第的臣子。

他們早早擔負起太子的教導之責,雖然二人的理念多有不合,但這麼多年過去,隨著太子日漸成長,他的兩位恩師在朝中地位也逐漸提高。

不久前,隨著寇平仲告老還鄉,昔日端拱朝的進士只剩王子明一人尚在宰執。

王孝先和呂坦夫二者的矛盾,也隨著地位的提高由暗地轉向明面上。

這一次由於範希文被貶,雙方臣子相互攻訐。

若以趙仁原本的性子,知道此事肯定會想著調和雙方,但如今他卻選擇坐視不理,注意力反而更多集中在範希文的身上。

他要確保這位才華橫溢的臣子,不會因為朝堂的泥淖被毀,否則將是大宋的損失。

不過趙仁雖然有定計,卻還是習慣與李常笑商議,但求一個穩妥。

二人邊走邊談。

他們路過騏驥院下的御馬直旁,忽然看到屋門被推開,一位臉上刺字的少年走出,頭也不回地向著一處飛奔而去。

趙仁見到“刺字”,本能生出幾分不惜,因為這樣的人基本是犯事被髮配的,算不得什麼好東西。

李常笑觀察到趙仁的變化,視線在少年的背影停留,不由笑道:“殿下不可以貌取人。正值大宋用人之際,這群好鬥之人,也自有其作用。”

趙仁雖然不太認同這觀點,但本著對李常笑的尊敬,還是直接受禮:“師公之言,孤必然銘記。”

“行了,你小子也是一個不見兔子不撒鷹的。等到大戰起來,你就知道此人的價值了。”

鹹平十八年,七月。

大儒種明逸以老邁之軀,再收兩個童子到門下,是為關門弟子。

大弟子周濂溪,道州人氏。

二弟子張橫渠,長安人氏。

拜師禮當日,不少文中書院的儒者前來,想要一探這二人究竟有何神異,竟然可以讓桃李滿天下的種明逸收徒,而且還是關門弟子!

這從親疏上就遠勝於尋常的弟子,他們代表著種明逸的學問,而且可以憑藉師徒的名分,繼承種明逸數十年積累的人脈。

可以說,靠著這一層人脈,無論入朝為官,還是著書立說,都會受到超人一等的待遇。

李挺之領著弟子邵堯夫也來觀禮。

他注意到左右遞去的羨慕目光,心下生出幾分慚愧,看著邵堯夫:“徒兒,為師沒能給你留下什麼。”

“師父說什麼呢。”

邵堯夫面露幾分責備:“您給我的已經很多了,《河圖》《洛書》的諸般變法,弟子收益頗多。請師父放心,弟子一定會給您爭氣的!”

李挺之興許是受到了鼓舞,同樣點點頭:“咱們師徒齊頭並進,力爭在儒道之上也留下咱們爺倆的名聲。”

“好!”邵堯夫鄭重答應。

不遠處,李常笑將這一幕盡收眼底。

他其實心裡清楚,李挺之才是教導張橫渠與周濂溪的最好人選。

此人雖然在科舉和儒學沒有什麼建樹,卻是難得的將道門卦術,太極變化與儒學結合起來的人物。

學習李挺之的學問,對貫徹儒道絕對作用不小。

話雖如此,現實其實沒有這麼美好。

人心變化難測,李挺之已經有了邵堯夫這樣具備“聖人之資”的弟子,某種意義上擋了不少人的路。

如果再將同樣資質的兩人送去,是禍非福。

倒是種明逸,他算是文中書院在世老儒中,最有威名和輩分的,可以護得住二人。

至於再往後的事情,一切只能靠他們自己了。

想到這,李常笑輕嘆一口氣。

他的身邊還有一左一右兩人,其中一個和尚生得油光滿面,但眉宇間自帶一股隨和與親近之意。

正是楚圓和尚。

另一道人,揹負一柄長劍,左手提著香爐,右手一紙道經,通體自帶一股華貴的氣息。

此人正是曹佾。

他們是李常笑選定的佛和道的傳授者。

如今種明逸收徒,李常笑正打算讓二人也熟悉一下。

曹佾倒是顯得無所謂:“我府上的日子清閒,他們既然在汴京,平日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