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海倫娜拿不出更好的方案來了。
“如果有條件的話,安置一座超巨星規模的‘高能粒子阻斷場’,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可以將矮行星、以及可能修建的其他繞日軌道設施,都隔絕在太陽風與光輻射的侵擾範圍之外;
還能在阻斷場另一面佈置由發電板鋪設而成的能源環帶,就像‘恆星粒子加速器’所使用的方案一樣。
在讓發電設施得到滿額生產力的前提下,也能完美保障所有非發電設施的執行安全性。”
海倫娜看著指揮官越聽越古怪的臉色,俏皮地笑了笑,
“當然啦,帝國眼下也沒那麼寬裕的資源就是了。
哪怕有了資源,也不能這樣毫無目的地花、把它們全都扔到一個二環邊緣的前線星系上...所以就目前看來,‘可控規模的戴森雲框架’,是綜合成本、工期、技術水平、以及施工難度之後的最優解。”
“那就,按這個方案來辦吧。”
蘇文從善如流。
很爽快地點了點頭。
海倫娜的話,也算是說道他心坎上去了:
成本!
成本才是最重要的。
沒收益的活計,連狗一樣的資本家都不幹。
更別提蘇老爺了。
就為了一座雖然具備一定戰略價值、但沒到‘兵家必爭之地’地步的二環星系,又批准上馬一座星系巨構...
這麼虧本的事情,蘇文還是不樂意做的。
平心而論,海倫娜的方案,就可以說是兼顧實用性的前提下,將價效比做到了極致。
一片不完整的戴森雲框架而已。
中央星系現在就已經開始在造了。
勻一點太陽帆產能過去,再慢慢修。
個把月、小半年的,估計也就修起來了。
深得蘇文之心。
畢竟她是心智人形,實際上很懂蘇文的喜好與性格。
...當然。
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是蘇文也不太在意‘本土防禦’這種事情。
他自己,一向是‘攻勢防禦’學說的鐵桿支持者。
假如未來,帝國遇到了敵人。
等仗都打到二環的時候,那都可以說是一切已經全完了。
還搞不搞防線,都已經完全不重要了。
再怎麼拖延敵人的腳步,難道還能在這區區兩次跳躍的時間裡,憋出一支足以反攻的無敵艦隊?
相反,保持攻勢防禦,就不一樣了。
——如果帝國在潛在敵人威脅到澤塔-1星系之前、就已經推到了更遠的星系、將版圖擴張到它外面,那不就用不著在這二環星系裡玩什麼馬其頓防線了嗎?
好吧,這就是蘇文的思路。
“擴張還需要加快。”
“既然已經確定了本土內環星系的分佈情況,那就該著手籌備新一輪造艦計劃了,”
蘇文很是深沉地說道,
窮兵黷武的架勢,頗有些小鬍子的樣子,
“著令籌建第二、第三本土防衛艦隊,按照主力艦隊的思路,繼續按水雷快反艦隊的方案來配置。
同時第一防衛艦隊前移,在兩支探索隊繼續往三環、四環星系開始探索的同時,提供一定戰略支援,隨時準備好支援。”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