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動量扭力。
更不用修一個特別龐大的基座,在地面上同步維持應力平衡。
月球上用不著這些。
直接拿超拉伸材料軌道往下鋪就是。
按明石的估計...
月面上的太空電梯,工程量頂多有致遠星那一座的五十分之一。
後者是綿延數千上萬公里的通天之路。
前者就袖珍許多了,就是個百來公里的小管子而已。
甚至都用不著上百公里。
努努力,壓縮到幾十公里的里程,也輕而易舉。
..
除了國防部造艦、反粒子囚籠基座、月球的太空電梯以外。
工業生產部現在手頭上還有一個大活,就是中央星系戴森球的準備工作。
戴森雲。
戴森雲,指的是完整的戴森球建設出來之前、最原始的第一步工作。
它是由無數圍繞恆星軌道的太陽帆組成、繞恆星軌道進行
太陽帆通常是六角、八角、或是單純的圓形結構。
大小不一定,各個文明的標準未必相同,但直徑通常都是幾米到幾十米之內。
太陽帆面向恆星的一面,略帶弧度,
以便提高受恆星光線輻照的接收範圍。
另一面則安置了太陽能轉化器,以及射線發生器。
轉化器利用太陽能發電。
將恆星的光芒轉化為無窮無盡的充沛電力。
而射線發射器則將這些電力,透過微波射線的方式,發射到母星地表的射線接收站上。
...說白了,這玩意兒,其實就是太陽能發電板。
當然,它並不是硬質材料,而是柔性材料,所以叫做‘太陽帆’。
但光是從功能上來說,它的用處,和城裡鄉下都極度常見的、那些擺在屋頂牆頭的太陽能板,沒有任何區別。
唯一的區別,只能是,它擺放的位置,與後者相比...
離太陽更近。
好吧,不止更近。
是近了很多很多。
並且,這些東西的數量上,也多了許多許多。
太陽帆並不是永續性的,
儘管它也不至於壞得非常快、變成消耗品的地步,但它的確存在使用壽命。
頂多幾年十幾年。
因此...
想要獲得持續的能源,只能源源不斷地不停生產太陽帆,不停往恆星近距離軌道上進行補充。
若是以完整環繞整顆恆星、提升到百分百的戴森雲覆蓋率、從而獲得無窮無盡的電力供應的話...
需求的太陽帆數量,最起碼是八位數、甚至九位數級別。
這還得看恆星的大小和質量。
倘若是巨星的話,弄不好得再擴充一個數量級。
因為採用了這種建設方式,它才被稱之為‘戴森雲’。
形容這些籠罩在恆星近距離軌道上、遮蔽了它的光芒的太陽帆,本身就像一朵又一朵的雲朵,它們構成的巨型構造雛形,也確實像是一片密密麻麻的雲海。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