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礦球’,實際上搞的還是地幔採掘。
這個相對來說就沒有那麼嚴重了。
當然,如果採得急了,依然屬於不可再生資源。
但相比前者,還是屬於細水長流的型別。
經過工業生產部和工程學部無數次改良與最佳化的‘地核鑽井’,已經是非常經濟實惠、利用率堪稱拉滿的優秀設計了。
它們就像是扎進椰子裡頭的吸管。
在社會學部精妙的計算下,以一種非常平衡的狀態,源源不斷地為帝國帶來一顆顆富礦金屬星球內部的充沛礦物資源。
...在這種種原因的影響之下。
直到如今,帝國都還沒有正兒八經地‘拆解過一顆星球’。
這種毀滅式的採掘,是不為錙銖必較的蘇老闆所喜的。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可持續發展,比什麼都重要。
如今。
為了騰出一條軌道,為中央星系多搞一塊足以塞下一整座巨構基址的區劃空間;
同時,也騰出一些空間給即將完工的戴森球;
這還是頭一遭,要把之前獲得的‘行星裂解’技術給運用到實際生產方面...
“唉喲,搞得還是很壯觀的嘛。”
同樣是第一次有機會親眼見證這種場面的蘇文,毫無疑問地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抱著開眼界的心情過來,也沒有失望地、旁觀到了非常順利的全過程。
應該說是很不虛此行的了。
在他眼前,舷窗之外。
恰好就運轉到和中央星系擎天堡位於恆星同一側的一號行星,
正在戴森球表面些許尚未完工的框架所洩露出的光芒映照之下,
被幾十艘大型特種工程船,緩緩套上一層彷彿護盾一般的純白色光罩。
——這籠罩著它的,本身也的確是一種力場護盾,只不過是對內不對外的。
這些基於引力場約束技術所設計的所謂‘護盾’,就相當於一個殼子。
將行星本身,大致地包裹起來。
如果黎星潔在這裡,她想必會驚訝地發現,
眼前這一幕,和當初‘一號秘境’被整個從藍星上挖出來時,驚人的相似。
實際上雙方本身也是基於同一種技術。
利用力場約束,將整顆星球都完全籠罩。
它本身的引力源,被幹淨利落地直接遮蔽。
但特種工程船同時佈置的干涉裝置,也將之輕易取代。
發生在純白色光罩之內的行星裂解射線,讓一號行星本就已經時刻處於熔融狀態的表層結構,像是被剝開的果肉一般,輕易脫落。
若非有這光罩阻隔,它會在很長的時間內,慢慢崩解。
最終成為中央星系內的一塊小行星帶。
但眼下,它只能是像被封印在了玻璃罐子裡一般。
在蘇文的目光中,迅速破碎...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