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現在已經成為了制約光復區發展的最大問題。
——可以從秘境裡收集到動植物材料,挖掘出礦物,種植出糧食...可難道華國還能從秘境裡憑空種出大活人來?
復興工程啟動之後,政治局開過幾次擴大會議。
每次都是例行總結新的發展、新的收穫。
討論著討論著,才驚愕地發現,人力缺口居然已經大到了一個無法忽視的地步。
...偏偏,人力這玩意兒,在如今的藍星,還特麼屬於‘不可再生資源’!
這可真是讓人頭疼欲裂了。
但是,頭疼之餘,還沒什麼好的辦法去解決。
大災變時的人口驟降,可是不分年齡段的。
華國有兩個末日工程開道,從一開始就由官方介入了整個逃難、避難的全過程。
因此不像其他國家。
其他國家,人口銳減的過程中,老弱婦孺的比例,都是非常之高的。
遠高於青壯年。
尤其是青壯年男性,是總體死亡比例最低的。
——可以,這很符合達爾文法則。
可華國卻不太一樣。
在國家機器一視同仁的安排之下,各年齡段、各種類人口,並沒有出現像別國一樣明顯的落差。
...老弱病殘,的確是死亡率稍高了些。
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抵抗力擺在那裡,沒有形成落差斷層,就已經說明政府保護有力。
再一個,高層幹部、科研專家、工程師之類,也的確得到了比普通經濟更完善的保護...
...這個同樣是題中應有之義。
即使普通老百姓都能夠理解。
最聰明能幹的人才不保護,難道抽人手去保護那些靠著福利政策跑來大陸騙炮的內哥?
然而,無論再怎麼仔細、再怎麼講究。
整個人口發展程序被攔腰一刀斬斷,都是逃不掉的既成事實。
除非狠狠心、學一手咱大英。
把八歲甚至六歲的小孩子,都送進礦場裡去、送到戰艦上去。
用那些都沒發育完全的纖細屍骨,鋪出維多利亞時代輝煌帝國的地基來。
否則,真沒法彌補這幾年一年比一年低的‘適齡勞動力新增率’。
這一點一直都讓長老院頭疼的要死。
哪怕靠各種各樣的手段,比如說職業者體系、自動化機械之類,來儘可能彌補了。
但缺口還是大得讓人忍不住落淚:
——人類文明又不是肅正帝國,哪來那麼多可以完全替代人類的自律智械啊!
“...基於這樣的思路,我們必須承認,在‘婆羅洲行動’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犯了很嚴重的決策性錯誤,”
中堂長老的臉色,一如既往的看不出什麼明顯態度來,
但語氣上,很顯然就稱不上有多開心了,非常沉重,
“事已至此,向餘暉文明提出介入邀請的正式公函,也已經轉達。
再更改決定,已經是不可能了,跨種族外交不可能這麼兒戲。
我們這邊能做的,也就只有想辦法做好配合了。”
一開始,是奔著婆羅洲絕佳的位置去的。
打算利用這裡,作為太空電梯的基址。
對當地的原本居民,唯一的想法,也就是‘想辦法達成合作’而已。
但中途,看到有那麼多人,那麼多壯勞力——由於婆羅洲腹地的惡劣條件,四年時間下來體質較弱的老弱婦孺普遍死的死、傷的傷,再加上沒有什麼生育和養育條件...因此剩下來的,絕大部分都是青壯年人口。
男性為主,但青年女性的數量也不少。
看到這麼多的勞動力,並且還是受災的難民...
不可否認,救援賑濟的行動之中,多少是有了‘拉攏、吸納’的私心在內的。
當然,這都是大活人,不是三角貿易時期花一個銀幣就能隨便從酋長手裡買來的黑奴。
不可能呼來喝去、直接忽視他們的個人意願。
但說實話,以華國現如今的條件,決策層也認為。
把他們忽悠...
...或者說好聽一點,‘勸’。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給勸到諸如東南、西南等地區的光復區裡。
去參加光復區的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