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太空電梯產生的牽引力。
這個接在太空電梯末端的空間站,就像是長劍末端的配重塊。
提供額外的穩定性。
致遠星上的兩個大型基建工程都完工之後,零重力速子捕集篩網自然就能上馬了。
已經規劃好的致遠星港口,具備大量的可用區段,不差這一座設施。
蘇文看著終端螢幕上顯示的資料,沒有說話。
心中暗自估算了一下。
最遲不會超過這個月,就能穩定開始產出封裝後的速子了。
到時候,速子通訊相關的一系列裝置,都能開始建造。
而貝塔核心,自然也能開始量產。
可這阿爾法核心...
【至於阿爾法核心,它需要的材料實在太高階,
我們最起碼需要完成一臺恆星粒子加速器,才能穩定捕集它所需要的奇異物質粒子。】
系統說著,同樣面露難色。
蘇文聽到之後,臉色就更加複雜了:
——恆星粒子加速器!
這他孃的...可是超級大工程了。
可不是地球上那些粒子對撞機能比的。
的法-瑞強子對撞機,規模就已經很恐怖了,
在阿爾卑斯山區附近一帶,挖了跨好幾十座城市地下的超長隧道。
可以說是藍星上規模最大的科研用途建築之一了。
哪怕在‘粒子對撞機’這個向來以工程量大而著稱的領域,也是數一數二的。
估計也就華國大災變前還沒建成的那一座,規模可與之相比。
可相比上面那個...
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環繞一整顆恆星的巨型粒子加速器!
這已經不是尋常的太空巨構了,這是真正的星系巨構。
要知道...
不說巨星。
哪怕一顆尋常的G型恆星,其赤道周長長度,都是令人難以想象的。
動輒數百萬公里。
並且。
恆星粒子加速器,雖然修在恆星邊上,但也不能直接修到恆星表面。
之所以要繞恆星赤道,是因為每一顆恆星基本上都是自己所屬恆星系內質量最大的天體。
將巨構修在天體附近,自然是藉助其引力,穩定自身。
並且恆星還是星空裡最容易獲取的能量源。
——對高等文明而言。
加速器環帶修築在恆星邊上,面朝恆星的一面,自然要佈置恆星帆、戴森雲、或是其他的熱輻射轉化器。
讓這顆閃耀了數十上百億年的大燈泡,為加速器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充沛能量。
而在這樣的充沛能量支援下,被定向選取的粒子束,能夠輕易在加速器軌道內實現穩定的超光速碰撞。
這種級別的粒子對撞,足夠為帝國帶來海量的科研資料、捕獲珍稀的奇異粒子。
當然,這麼搞,工程量得有多大也不用說了。
要儘量避免受日珥、耀斑之類情況影響,就得保持一段距離,其環帶總周長自然要多上許多。
即使以五百萬公里為單位,也是個天文數字。
說句難聽點的,將全人類從古至今生產的所有金屬、甚至所有材料加到一起,都鋪不滿這五百萬公里的軌道。
這可不是一條細線,也不是一根水管。
加速器軌道要承受奇異粒子超光速級別的撞擊,
還要承受撞擊時產生的巨大能量、甚至要冒著可能會出現微型黑洞的風險。
它本身的防護自然也是最高階的,只不過是防內不防外而已。
再加上供能段、輸電段、裝甲段...
這樣的軌道,假如寬度低於一公里,簡直就是在開玩笑。
想到這一點,蘇文都有點頭疼:
“恆星粒子加速器...先放一放吧,大不了咱們就先不生產阿爾法核心了,回頭進入星海的時候,看看哪裡的古代遺蹟能挖到也好。”
他真沒那個功夫修個這玩意兒,哪怕要修,它也是要排到後面的。
恆星巨構,只要不是多星系統的星系,基本上只能修一座。
多了也沒那個地方。
而排在蘇文心中第一優先順序的,其實是戴森球。
但凡能造出來這玩意兒...
不說完整覆蓋。
哪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