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真是萬惡至極的那種,否則...
擼掉也好、開掉也罷,都是不可能突突掉的。
說實話,以‘軟弱派’、‘投降派’的骨頭硬度,也是不可能堅挺到足以讓中央把懲罰力度加到‘賞花生米’的地步的。
都用不著上綱上線,書記處隨便出一位長老,把他抓出來批一頓,他就得自己先跪下了。
...但跪也不可能跪多久。
越是懷柔,這些人越容易舊態復萌。
所以老楚在某次軍委閉門會的時候,才會破口大罵‘臭狗屎不咬人、就是真他媽噁心人’。
而且,他們也不僅僅是代表自己。
他們代表的的是一種總是會存在的思潮——未必會有多少人有,但總會有人有。
到眼下,大災變後的後啟示錄世界裡。
就更不乏‘軟弱派’、‘投降派’、甚至‘降臨派’的存續了。
實事求是的說,他們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本身就是中央所默許、所容忍的。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這本來就是華國一直以來主張的。
再一個,即使是所謂的‘投降派’,他們的主張也並不是完全令人反胃的那種。
真是不分青紅皂白、一口氣跟中央作對到底的,
又或者反動心理強烈、罪過罄竹難書的,
長老院也根本不可能容得下他們。
...實際上,現如今的華國中樞,也沒有多少那種真正意義上的、能被稱之為‘罕見’的特殊生物。
真沒有。
過去四年時間,早給清理得差不多了。
不是踢出去,就是直接下了獄。
如今在中樞裡依然存在的,真的只能稱得上是‘異見分子’。
——他們的看法和路線,不一定與集體意志相同;
——但他們提出的意見,絕大多數情況下,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
——此外,他們也沒有真的做過什麼足以讓他們成為‘政治犯’的事情。
...說白了,這也就是相對應軍方那些‘強硬派、激進派’、基本處於另一個路線上的‘軟弱派、懷柔派’而已。
正是因為這各種各樣的原因,這些異見分子才依然在中樞的各個部門裡存在著。
哪怕是‘側面襯托’、甚或‘反面教材’,但總歸是有助於長老院進行綜合決策的。
他們的一些政見,的確會令軍方大量的鷹派不喜。
可具體到個人能力上,還真就是沒什麼問題的——有問題的早都被踢出去了,還輪得到繼續呆在上京?
就是因為有能力,且沒犯得上原則性錯誤。
才能在‘經常說怪話’的前提下,還能被中央容忍。
原則和能力但凡卻一樣,再沒個好的主張,就是書記處能容得下他們,老楚那邊都得想辦法把他們趕走了。
就好比。
在‘婆羅洲攻略’這件事情上,‘懷柔派’一開始其實是提出過許多有建設性的意見的:
——一百多萬人口,如果不僅僅是‘談妥’、而是能‘拉攏’,這得是多大的助力?
不得不說,這樣的主張,一開始是非常令決策層心動的。
這畢竟是後末日世界了,勞動力這一塊,真的是永遠也不嫌多的。
別說一百萬人,當局連十萬人都饞得慌啊!
若是以原本的策略,還是走適度扶持、以‘造宣稱’為主要目的的思路的話,
這一百多萬人,很顯然還是要和華國這邊保持比較疏離的關係的。
——合作開發也好,轉讓使用權也罷,總歸都是在商言商。
距離尺度上是把握住了,可相對應也就不免會導致一些後續的冷淡、甚至牴觸心理。
因此,南方軍團抵達之後,才會有主動援助這一茬:
本質上就是因為一部分懷柔派,提出了‘主動釋放善意、以方便進一步將倖存者集體拉攏靠近己方陣營’的建議。
書記處很清楚,這不好辦。
可架不住整個長老院絕大部分大佬,都覺得這誘惑有點難以抵抗...
‘不如有棗沒棗打三竿子再說’。
於是,才有了後續的這一系列問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