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盾效比與盾耗比,充能鍍層裝甲(1 / 3)

那麼一個龐然大物,發起光來,可以說是全場矚目級別的顯眼。

根本瞞不過任何人。

而那層緊貼艦體表面的、六邊形晶格狀的能量鍍膜,

雖然具體的樣式和外觀讓人看不真切。

但那幾乎將一切敵方火力都給輕易化解了的逆天防禦效果,卻是完全暴露在眾人眼中。

因此...

在看見這一幕之後。

剛剛還鬆了一口氣的塞族傭兵,直接就傻了眼:

“它們、它們...

它們居然有護盾?

不,不對,這應該是充能裝甲?

見鬼,為什麼搞得跟垃圾場裡湊出來的廢品艦一樣的貨色,會有這種高檔貨?”

它的複眼都快從眼窩裡射出來了,

語氣更是彷彿好端端走在路上直接遭雷劈了一般,突出一個難以置信。

“這特麼不科學!”

緊接著它哀嚎一聲,很是無法接受地抱住了腦袋。

好吧,很顯然這是個懂行的。

就因為懂行,從這一幕裡,意識到了這些身份不明的入侵者、其真實實力遠不如它們的扮相看上去那麼拉胯,才顯得有些大受震撼。

以至於剛剛才在不遠處防禦平臺火力全開的過程中、勉強消退些許的那種恐懼感和危機感,瞬間就又捲土重來了。

..

充能裝甲...

這是一種介乎於裝甲和護盾之間,或者應該具體點說,根本就是這兩者在一定程度上互相結合起來,才形成的產物。

從傳統意義上來說,絕大部分的艦船裝甲,都是不需要供能的。

它們無需供電,不耗任何能源。

更不用像護盾發生器那樣、得從反應堆裡專門牽條主線出來伺候。

因此絕大多數的艦船,都能因此而省略‘在裝甲帶里布設能量網路管線’的步驟。

既省了一筆能源支出,又少了一處易受傷害的薄弱點。

細分一下的話,還算是省了不少管線成本。

尤其是伴隨著文明的科技水平不斷演變,科技線不停推進。

護盾和裝甲雙重搭配的黃金組合,可以說是完全固定了下來,徹底壟斷了‘艦船被動防禦’方面的需求。

然而。

當他們開始推進到超大型主力艦,也就是‘無畏艦’、‘泰坦’、甚至‘天體戰艦’這一級別之後。

新的問題又將暴露出來:

——針對超大型艦體時,‘護盾有效防禦面積’與‘維持護盾所需輻能支出’之間所產生的衝突。

簡單地說,其實就是能效比與能耗比的問題。

必須明確一點:

護盾的‘護盾效率’,也就是星艦具體引數之中相當重要的‘盾效’資料,

和護盾的‘維持耗能’,即簡稱的‘盾耗’,

兩者不是同一種東西,是兩個互相影響、但本質上並不相同的獨立引數。

而後者之中還會引申出‘護盾受擊時的能耗率’,即‘承傷盾耗’...

...總的來說,這方面的技術理論,其實相當複雜。

作為絕大多數文明,在進入星際時代之後,都重點攻關的關鍵軍事領域科技之一。

護盾,自從被髮明以來,一直都是星艦上被動防禦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說僅次於裝甲。

...畢竟不是每個文明都點出了護盾科技線,但可以說全部星際文明都有裝甲科技線。

此外,護盾相比裝甲,也確實有些許不足。

存在某些‘繞不過去的技術門檻’。

也就是剛剛所提到的能效比。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

——體積越大、船身越長的戰艦,它的全形護盾,利用率就越低。

這個可以說是一點就明的。

全形護盾指的是‘全包覆式船體能量護盾’,整個兒就是一個完整且規範的球體,將戰艦包裹在其中。

不光角度齊全,還能隨意轉向,因此即使護盾尚未完整展開的充能階段裡,也有一定的防禦能力。

這可以說是效果最好、大夥也最喜歡的護盾設計型別了。

但它的代價也很明顯:

部署成本高;

維護成本高;

使用成本高;

且空間利用率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