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錯了?”
“無知小兒!”鳩再也不顧臉面,跳腳道:“賽牛隻比牛的高低,你這僱農貧賤養不起,怪得了誰!”
“不然!”
這次說話的卻是縣丞,只見這位陽城縣的高官搖了搖頭,對張鵬面帶欣賞之色,說道:“《呂氏春秋·察微篇》有言:‘魯國之法,魯人為人臣妾於諸侯,有能贖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貢贖魯人於諸侯,來而讓,不取其金。孔子曰:‘賜失之矣。自今以往,魯人不贖人矣。取其金則無損於行,不取其金則不復贖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魯人必拯溺者矣。’”
縣丞在長篇大論,周遭的聽客們卻面面相覷,基本沒人懂縣丞在說什麼,只能面帶微笑,不懂裝懂。
倒是碩趁機湊到了張鵬身邊,抱怨道:“大兄,這上吏在說甚嘞,俺都聽不懂啊!”
張鵬微微一笑,若是光聽文言文他也只能明白個大概,但是因為縣丞說的這則故事太過於出名,所以他正好在一個穿越小說中讀到過。
於是,張鵬就小聲解釋道:很久之前,有一個國家叫魯國,它有一條法律,凡是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了,如果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的,回國後就可以到國庫中報銷贖金。然而有一次,孔丘的弟子子貢在國外贖回了一個魯國人,回國後卻沒有接受國家的賠償金。“
碩呆了呆,問道:“還有不要錢的傻子嘞?”
張鵬笑了笑:“確實挺傻,就連他的老師孔丘也說他做錯了,不過不是因為錢。“
碩很上路的問:“不為錢還能為什麼?”
張鵬看身邊很多人都在聽自己解釋,便稍微大聲說:“孔丘說:‘從今以後,魯國人就不再願意為在外的同胞贖身了。你如果接受了國家的補償金,並不會損害你的行為;而你不肯拿回你抵付的錢,別人就不肯再贖人了。’“
“後來,孔丘的另一個弟子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那人為了感謝他就送了他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說:’這下子魯國人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碩撓了撓大腦門,一臉不解:“俺還是不懂······”
張鵬拍了拍碩的肩膀,用更通俗的話說道:“子貢的錯誤在於把原本人人都能達到的道德標準,硬生生拔高到了大多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這樣就會使很多人對贖人望而卻步。“
說罷,他看向一臉不忿的裡佐鳩,道:“同理,鳩的做法雖然讓自己飼養的牛個個精壯,但若是憑此就能得’最‘,那讓絕大多數貧寒的飼牛者該如何自處?“
“違反常情、悖逆人情的道德是世上最邪惡的東西。把道德的標準無限拔高,或者把個人的私德當作公德,兩種做法只會得到一個結果,這就是讓道德尷尬,讓百姓聞道德而色變進而遠道德而去!!!”
說到次處,張鵬伏身向縣丞行了一個規規矩矩的稽首禮,高聲道:“上吏明鑑,吾大秦以法治天下,豈能允許此等違禮孛節之事!”
本來,縣丞說完一大段經典,見周遭所有人都是一臉懵比的神態,還自嘲地搖了搖頭,暗自覺得自己書生氣太重,竟和一群士伍之徒講起了道理。卻沒想到,士伍鵬竟然能聽得懂自己的話,還觸類旁通,實用到了以私財飼牛這件事上,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縣丞走上前,俯身攙起了張鵬,不由自主地打量著眼前這個身材高大的黑麵青年,讚賞地拍了拍張鵬的肩膀,道:“你很不錯!”
說罷,縣丞也就不再猶豫,轉身高聲宣佈:“本屆翠花鄉賽牛事,豐牛裡勝,得‘最’!”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一陣歡呼,站在遠處前的陳勝也按耐不出,和豐牛裡的鄉親們一擁而上,將張鵬拋了起來。
在這一刻,所有關於張鵬的汙衊之言都煙消雲散,在里人眼中,他就是英雄!
有人歡喜,自然有人愁,只見鳩的臉色灰白,憤恨喊道:“俺不服!”
縣丞聞言,目光冷冷看向他,說道:“若是不服,自可到縣中申訴!”言罷,一甩長袖,在眾多吏員的恭送下離開了。
鳩頓時如墮冰窟,吶吶道:“下吏不敢······”
到縣中申訴,受理的還是縣丞,他一個小小裡佐,難不成還要到郡中相告?且不說能不能去得了,即便告了,就一定能贏?
若是被判了誣告反坐,那自家就要遭受滅頂之災了。
他連說不敢,灰溜溜地退下,只是眼神中全是陰狠之色。看著被眾人簇擁計程車伍鵬,鳩咬牙切齒,暗道:“小子,此仇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