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耕田(1 / 2)

小說:秦農 作者:玉米粒皮皮

大秦始皇帝二十九年秋八月,有淮陽郡貢“米線”,上食之,以為佳,制其歲歲相續矣······

晨光微熹,露凝珠華。

在一處山坳內,豐牛裡的牛長鵬與田典垣並肩而耕,兩人誰也沒有說話,只剩下“噗噗”的鋤地聲在田間迴盪。

幾日前,張鵬已經到縣中問了清楚,郡裡傳來爰書,言豐牛裡可使米線替糧租,具體能代替多少,則由陽城縣自行決定。

這對裡中百姓來說,無疑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米線代替糧租,使得繳稅的手段多樣化,無疑會減輕黔首們的負擔。但淮陽本地並不產稻子,所以在原材料方面仍然依靠南方的轉運。

縣丞給出了他的方案,由陽城縣向南方各郡縣購買價格低廉的陳稻,然後原價售賣給豐牛裡百姓,等製作成米線後,縣寺再以新稻的價格收回其總量中的七成;剩下的三成則可作為田租,並嚴令黔首不得私相授受。

如此一來,米線雖為官府所掌控,但確實也造福了豐牛裡,張鵬自然無所不依。一連幾日內,都有提著燻肉或者菜蔬上門感謝的鄰里,張鵬欣然接受,從無拒絕。

米線雖然是他“發明”的,但既然已經選擇了公開,那就別總把自己端在創始人的位置上。一時內里人可能會心懷感激,可天長日久,難免心中會產生不快。所謂鬥米恩升米仇,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張鵬痛痛快快地收禮,送出禮物的里人也高興得很。這就是一場等價交換,無論價值是否真的等價,送與收雙方都認為它是等價的就好了!

當然,縣丞也問起了“秋耕冬收”的事情,顯然“賈市”內的訊息傳播的遠比張鵬的腳步快。

張鵬已經騎虎難下,而且不嘗試一番也不會甘心。他臉上的肌肉沒有絲毫的緊張,恭謹地站在堂下,手臂輕鬆地垂在身體兩側。

不過縣丞若是有透視能力,就會看到張鵬的牙關緊緊咬在一起,所有的緊張和激動都發洩在這裡了。

縣丞臉色陰沉,都田嗇夫牟剛剛從自己這裡請罪離開。他雖然看中士伍鵬飼牛的本事,但更在意都田嗇夫這種已經被實踐證明過的基層老吏。連牟都對秋耕毫無信心,那縣丞又有什麼理由支援士伍鵬呢?

然而張鵬卻是據理力爭,言說商君變法之先例,請求以自己的五十畝田地為“南門之木”,若成則可造福一方,不成也僅有他一人之過。

所謂“南門之木”,是源於商君變法的故事。相傳當年商君開始推行革新時,為了取信於民,派人在城中豎立一木,並告知:“誰人能將之搬到城門,便賞賜十金。”結果秦民無人敢信,後加至五十金,於是有人扛起木頭搬到城門,果然獲賞五十金,從此宣示與開展孝公變法,史稱“徙木立信”。

這則典故在後世被收錄於小學課本和許多幼兒讀物中,所以張鵬記得很清楚,此時拿出來用,果然讓縣丞無言以對······

就這樣,在軟磨硬泡了大半個時辰後,縣丞終於預設了下來,嫌棄地連連揮手,讓張鵬速速離開。

得到滿意答覆,牛舍還有“奮”和“安”照看,張鵬便拉著碩給田地起了封、埒,成了典型的大秦農田。

時不我待,張鵬一大清早就趕到了地裡,想趁著秋日初始,早早種下蘆菔,也好儘快收穫,證明給所有懷疑自己的人看看!

不料,剛趕到地裡,就已經有一個熟悉的身影站在那裡了。只見其脊背微微彎曲,晨霧中卻又顯得挺拔有力。張鵬走近了一瞧,正是前些天被自己氣走的田典垣啊!

這老丈見到張鵬,冷冷地哼了一聲,道:“翻壚【露】!”

“啊?”張鵬呆住,吶吶問:“這壚又是何物······”

垣頓時翹起了鬍子,斥道:“壚便是剛硬的土,此土少水堅硬,土層幹而厚。翻地要從先它開始!”

“哦哦!”張鵬連忙掄起耒耜,狠狠地刨了下去!

“勿要用蠻力!”垣依舊不滿,喊道:“惡意毀壞農具,可要罰金!”

“諾!”張鵬趕緊收了七分力氣。

垣一邊監督,一邊道:“耕地還有許多學問,豎子莫要心不在焉!”說著,他拄著耒耜緩緩道:“若是爾笨手笨腳的把畦犁得太窄,溝壟又太寬,田畦看上去就像一條條被困在地上的青魚,嫩苗長出來會跟獸頸上的鬃毛一樣雜亂,這種情況便是‘三盜’之一的‘地盜’······”

說罷,他莫測高深的捋了捋鬍鬚,就差在臉上寫“快問我”三個字了。

“小子敢問,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