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吏民同心(1 / 2)

小說:秦農 作者:玉米粒皮皮

田典毗看到的這些人,正是從豐牛裡遠道而來的外援。既有安和奮趕著的十幾頭健壯黃牛,又有裡中給張鵬頓首拜師的十來個後生,他們人人扛著從碩父楊那裡領取的新式耕犁,很有氣勢。

想要如此調動,張鵬這個守都田嗇夫是沒這等能耐的,還是全靠縣丞從中幫忙。否則光是這麼多人聚集在一起,就足以成為令地方震動的大事件了。

約大半個時辰之後,張鵬就從一眾報名的麥積鄉士伍裡面選出了十四個身體結實、看著木訥老實的壯勞力。先是教給他們怎麼打孔,然後又教給他們使用新犁的方法。

這新犁有點類似唐代發明的曲轅犁,但又不完全一樣。畢竟張鵬只能記住大概的樣子,剩下的全憑猜測和碩父楊的自我發揮。

原本張鵬還擔心碩父楊能不能造的好,等樣品出來後就發現自己真的是杞人憂天。這位師承不詳的老木工自有一套方法,新犁不但結構合理,而且使用起來還十分輕便省力,不但能調節耕地的深淺,還能靈活轉變方向,由兩人操作,力大者一人也能使用。除了造型有些奇怪之外,竟然與曲轅犁不相上下。

見外援到齊,張鵬一聲令下,頓時眾人在陳勝和碩的安排下紛紛下到田中。只用了不一會兒功夫,田典毗家的田地上密密麻麻地全是小孔、小坑、大孔、大坑。

然後安和奮在帶著人給耕牛套上新式犁具,再趕著耕牛用新犁走一遍,原本堅硬的田土就如同刀入油塊,被輕易切開。這一幕落在麥積鄉的人眼中,驚訝的合不攏嘴。他們沒想到,一直難以耕作的田地,竟會如此輕易被翻開······

接下來的兩日,耕田的進展極快。到了第三天,田典毗就再也坐不住了,他思度一番,終於下定決心,領著裡中的裡典、三老一起到田地上見張鵬。

見了面之後,田典毗先是指了指裡典和三老,然後對張鵬說道:“敢言上吏,裡中的長者們吩咐俺,定要和您一起冬耕。這冬耕一旦成了,不光是俺們的日子能好過,以後裡中的娃娃更是再也不用擔心吃不上飯。上吏,從今日起,俺們只聽您吩咐。”

張鵬心裡面大大鬆口氣,他也不寒暄,而是直入主題,“如此,甚好。現在正是農閒,我要你發動全裡所有計程車伍、隸臣,將官田、私田一律開墾出來,定要在十月事前完成播種!!!”

於是,五天之後,當最後一片田地也被翻土完畢,所有人都發出一陣歡呼。不光是參與此事的陳勝和碩,就連縣中派來的兩名吏役和麥積鄉的里人,都有一種熱淚盈眶的感覺。

他們從沒想到集體的力量竟然能如此強大,這要是按照往常每家每戶分開乾的話,怕是來年春天才能完工啊!

張鵬一直繃著的臉上也露出笑意,但他沒有參加裡中執意要舉辦的慶祝活動,而是立刻要啟程回去了。

他此次出來了好一陣子,又花了許多天在開墾工作上,此時需要趕緊回到陽城縣的工作崗位上去。哪怕是張鵬有縣丞罩著,可一直不到崗也說不過去,萬一被人彈劾,縣丞的臉面也不好看。

“都田嗇夫。”這次田典毗的稱呼裡面沒有加“守”字,他誠懇道:“還望您能儘早回來。這是我們裡的一點心意,還請您帶回去。”

謝禮是一筐雞蛋,對麥積鄉最貧困的一個裡來說,這份禮物絕不能稱為輕薄。

張鵬沒有推辭,他伸手接過,卻又從吩咐碩取了二十錢硬塞到毗的手中:“雞子本吏收了,但吏律亦不可輕忽。”

田典毗只好收下,問:“上吏還有什麼吩咐?”

“麥需深種,要抓緊,且勿過了元日!”

秦朝一直使用的是《顓頊歷》,此曆法是古代漢族曆法之一,屬於古六歷的一種,為陰陽曆。該歷採用十九年七閏法,一回歸年為365又1/4日(所以是一種四分曆),以十月為歲首,閏月放在九月之後,稱後九月。測制年代或為秦獻公時公元前366年,至秦始皇一統天下後遍行,經秦朝至西漢《太初曆》制定始棄。

詳細點來說,秦以冬十月為歲首,也就是一年之始,輪至九月為年末。歲首十月同樣稱為十月,不改稱一月或正月。端月(即一月或夏曆正月,不改為四月)是立春之月,二十四節氣起點,為始皇帝避諱改為端月。閏月置於年末九月之後為後九月,即歲末置閏法。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陳勝被殺,九個月後的九月項梁被殺,一個月後後九月楚懷王派宋義、項羽救趙國。三個月後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鉅鹿之戰。

留下豐牛裡的耕牛和士伍繼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