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朕如父”,“晨夕興居,視飲食服御,曲體罔不悉”。“朕每省封事,抵夜分,後未嘗不侍側”。她婉言善勸福臨要勤於政務,愛惜臣民,對刑獄尤要慎重。
友愛后妃。“事今後亦如母”,聞聽福臨欲廢今後,則“長跪頓首固請”,說:“陛下若廢皇后,妾必不敢生。”今後患重病時,“後則五晝夜目不交睫,且時為誦書史,或長譚以解之”。永壽宮妃有疾,“後亦躬視扶持,三晝夜忘寢興”。悼妃薨時,後哭之曰:“韶
年入宮,胡不於上久效力,遂遽夭喪耶?”“其御諸嬙嬪,寬仁下逮,曾乏纖芥忌嫉意。善則奏稱之,有過隱之不以聞。宮闈眷屬,大小無異視,長者媼呼之,少者姊視之,不以非禮加人,亦不稍有誶詬。故凡見者,蔑不歡悅,藹然相親”。
抑待家人。順治十四年(1657)九月初四日,鄂碩病故,諡剛毅。福臨安慰董鄂妃,董鄂妃擦著眼淚說:“妾豈敢過悲,厪陛下憂?所以痛者,悼答鞠育恩耳。今既亡,妾衷愈安。何者?妾父情性夙愚,不達大道,有女獲侍至尊,榮寵已極,恐自謂復何懼,所行或不韙,每用憂念。今幸以時終,荷陛下恩,恤禮至備,妾復何慟哉?”因遂輟哀。
董鄂氏的兄長死了,因為當時董鄂氏正有病,福臨沒有把這一訊息告訴她。董鄂氏對福臨說:“妾兄其死矣。曩月必再遣妾嫂來問,今久不至,可知也。”福臨不忍將實情相告,還安慰她。董鄂妃說:“妾兄心矜傲,在外所行,多不以理,恃妾母家,恣要脅,容有之。審爾,詎止辱妾名,恐舉國謂陛下以一微賤女,致不肖者肆行罔忌。故夙夜憂懼,寢食未敢寧。今幸無他故,歿足矣,妾安用悲為?”
董鄂氏擔心父兄依仗自己的地位作出什麼有違法紀之事。現在父親、兄長沒闖下什麼大亂子就“以時終”了,還蒙受皇家的大恩,這是父兄的造化,自己從此也就安心了,所以也不必過於傷心。
謙恭節儉。“後天性慈惠,凡朕所賜賚,必推施群下,無所惜;封皇貴妃有年,乃絕無儲蓄。後性至節儉,衣飾絕去華採,即簪珥之屬不用金玉,惟以骨角者充飾”。“初,後於朕偶有未稱旨者,朕或加譙讓,始猶申己意以明無過;及讀史至周姜後脫簪待罪事,翻然悔曰:‘古賢后身本無愆,尚待罪若彼。我往曾申辯,殊違恪順之道。’嗣即有宜辯者,但引咎自責而已”。
《行狀》的字裡行間,充滿著對董鄂妃的愛和敬。而且用事實說話,雖然不能完全排除溢美之嫌,但基本上還是屬實的。這樣一個懂道理、識大體,處處為愛人著想的賢妃死了,順治帝怎能不悲痛
第二部分 身後遭冷遇的董鄂妃(5)
後人論及董鄂妃時,多強調她傾國傾城之貌。從《行狀》看來,順治帝更看重的是她善良、高潔的品行。皇家後宮美女如雲,而性情相投、知情識趣的知己則可遇不可求。順治帝與董鄂妃幸運地遇到了對方,然而天妒紅顏,董鄂妃青春妙齡不幸逝去,徒留多情的順治帝苦苦追憶,不勝唏噓。
董鄂妃個人小檔案
姓氏:董鄂氏出生:崇德四年(1639)
屬相:兔父親:鄂碩
丈夫:順治帝福臨子女:1子
入宮:順治十三年(1656)八月,18歲封賢妃:順治十三年(1656)八月二十五日(詔封)
封皇貴妃:順治十三年(1656)十二月追封皇后: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
二十九日(詔封)二十一日
最痛心:愛子夭亡最得意:被夫君視為知己
卒年:順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享年:22歲
入葬:康熙二年(1663)六月六日陵寢:孝陵
諡號: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
後
相關閱讀書目推薦
(1)周遠廉著《順治帝》,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
(2)滿學研究會編《清代帝王后妃》(上),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89年
(3)徐廣源著《清東陵史話》,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
(4)徐廣源著《清朝皇陵探奇》,新世界出版社,1998年
(5)孟森遺著《清代史》,中華書局(臺灣版),1960
第三部分 最享福的皇后——孝聖皇后(1)
在清王朝各代皇帝眾多的后妃隊伍中,雍正帝的熹貴妃、乾隆帝之生母孝聖皇后,可以說是比較特殊的一個。其本人資質平庸,沒有出眾的才華,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