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部分(1 / 4)

小說:辛亥大軍閥 作者:換裁判

來,但是長門號的和天城號的沉沒卻是讓日‘本海軍的戰列艦編隊受到了重大的打擊,日‘本海軍現在可是有著高達十幾萬噸的空餘噸位,正需要大建戰艦恢復噸位的時候,那裡肯讓主炮的口徑限制在十四寸啊,如果新建成的戰艦都是十四寸的,怎麼對抗中國的那四艘十六寸主炮的戰列艦。

一番爭執後雙方都是做出了讓步,日‘本贊同這一條約,但是必須准許日‘本施工建造兩艘十六寸主炮的戰列艦來填補長門號和天城號的缺額,至於以後的戰艦口徑就一律不超過十四寸。

戰列艦的限制制定了後,在航空母艦上英美等國又是聯合提出了進一步縮小航空母艦噸位,要求把航空母艦的最大噸位從27000噸壓縮到23000噸,另外對航空母艦的定義進行了精確定義,航空母艦指搭載飛機作為武器,飛機可在其上起飛和降落,用於戰鬥用途的水面艦艇,不論其排水量如何。

另外不得建造小於一萬噸,同時裝備六點一英寸(155毫米)口徑艦炮的航空母艦。

在輔助艦上,英國人也是大力推動了諸多限制,要求把輔助艦的噸位限制在八千噸,可惜沒人聽他的,只好又說如果簽約國面臨國家威脅的時候,可以把噸位擴大到一萬噸,實際上這個八千噸的噸位限制就是個笑話。

對於輔助艦也進行了精確的定義規定:

驅逐艦的噸位不得超過一千八百五十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五點一英寸(130毫米)。對於大於一千八百五十噸小於一萬噸的巡洋艦進行分類。口徑超過六點一英寸的A類巡洋艦,也就是重型巡洋艦,口徑小於或等於六點一英寸的B類巡洋艦,也就是輕型巡洋艦。

另外也對潛艇做出了諸多限制,包括限制主炮口徑,噸位等。

然後就是條約對各國所擁有的輔助艦噸位進行了限制:

A類巡洋艦,也就是重型巡洋艦的噸位比例是:美國十八萬噸,英國十四萬噸,日‘本十萬噸,中國十萬噸。

B類巡洋艦,也就是輕型巡洋艦的噸位比例是:美國十四萬噸,英國十九萬噸,日‘本十萬噸,中國十萬噸。

驅逐艦的噸位比例是美國十五萬噸、英國十五萬噸,日‘本十萬噸,中國十萬噸。

潛艇的噸位比例是大家都一樣,英國,美國,日‘本,中國都是五萬噸

除了這些外,還有林林總總數十項條款,幾乎是對上一次的華盛頓條約形成了一個全面的補充。

對於中國而言,除了戰列艦的噸位略少外,在重型巡洋艦,輕型巡洋艦和驅逐艦以及潛艇上所獲得的噸位都是和日‘本並列。而在中國最為重視的航空母艦上,中國依舊保持了對日‘本的優勢。

倫敦海軍軍備限制條約簽訂後,各國非但沒有停下來海軍軍備發展,反而是根據這個條約進行了新一輪的海軍建設**。

第七百零四章 海軍第七期發展計劃

倫敦海軍條約簽訂後,雖然說明確限制了各國的海軍噸位和排水量以及口徑等等,但是並沒有讓各國停止發展海軍,甚至引發了新一輪的條約型軍艦的軍備競賽,尤其是輔助艦更是被大量開工。

1931年的這一個倫敦海軍條約裡頭,可是限制了輔助艦的總噸位,這樣一來,各國就不能無限制的保留大批次的老艦艇,比如中國海軍中目前就擁有大量一戰前以及一戰時期外購或自建的驅逐艦以及巡洋艦,比如歲鼎級驅逐艦、復桂級輕型巡洋艦和兩艘興上級重型巡洋艦。這三級軍艦在1913和1914年陸續回國或者自建服役,如果按照竣工時間來計算的話,已經是有十**年的歷史了。如此長艦齡的它們實際上早已經退出了中國海軍的主力序列,目前都分別部署在四大海防艦隊中,承擔一些沿海巡邏的任務,有好幾艘也被改裝為佈雷艦。

而根據倫敦海軍條約,那麼各國如果想要在限制噸位內保持最大的戰鬥力,那麼就必須大量建造輔助艦的代替艦,儘管條約中規定了對輔助艦的代替艦艦齡限制,比如1920年前下水的巡洋艦必須滿足二十年才能夠建造代替艦,而在1921年前建造的並不足三千噸的驅逐艦則是需要滿足十六年才可以建造代替艦。然而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又或者是英國美國,實際上都保留了大量的舊式艦艇,儘管他們已經不在擔負主力,但是依舊佔據著眾多的噸位。

以此,各國都開始了大規模建造輔助艦用以替換那些舊式艦艇,以求在規定的噸位內保持海軍的最大戰鬥力。

這種情況同樣發生在中國海軍內,目前中國海軍的規模還是比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