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中日兩國打起來的可能性是非常小了。
而歐洲那邊戰時也看不到戰爭的跡象,西班牙內戰只不過是小打小鬧,各國也沒在意多少。畢竟英法兩國還不知道希特勒正準備著吞併奧地利和進攻波蘭。
所以從現在來說,各國是沒有爆發戰爭的跡象在,而這種情況下,中國突然大幅度的提升軍費比例就讓很多人無法理解了。
陳敬雲也不打算向馬寅初解釋什麼,也解釋不清楚,而是轉而道:“財政收入這兩年提高了很多,現在只是把多出來的這一部分投入軍隊裡,也不會對政府原定的各項經濟發展計劃造成影響!”
聽到陳敬雲這麼無賴的解釋,馬寅初就是知道,自己是無法勸說陳敬雲要在1938年度的財政預算中加大對軍費的投入了。
“就按照我說的計劃來,明年至少要保證五十億以上的軍費分配,不然是無法滿足我軍的發展需求的!”陳敬雲如此說著。
馬寅初那邊嘆了口氣,儘管知道無法勸說陳敬雲,但是他依舊有責任向陳敬雲解釋這麼做的危險性:“按照我們的財政收入預算,明年預計會有一百三十億的收入,如果軍費要達到五十億的話,那麼比例就會達到百分之三十八,將會創下自1923年以來的最高紀錄!而且軍費過多的話,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們預計明年1938年度的國民收入總值也不過一千億元的規模,軍費五十億的話,這軍費佔據國民收入的比例就會達到百分之五,而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臨界點了!”
馬寅初這個玩經濟的張口就是一大堆的經濟資料,陳敬雲對這些資料自然也是知道的,不過他決心已經定下,為了準備戰爭,再多的錢也是得花的,現在都還算少的,等戰爭一旦爆發,國家轉入戰時經濟的話,那裡還會考慮什麼影不影響經濟發展啊,到時候都是集合整個國家的力量用於戰爭。
陳敬雲有著如此大的決心,而且效果也是非常巨大的,這幾年裡各國雖然也都加大了軍費的投入,但是增長的幅度還是中國最快。
有了工業技術,有了工業規模,也有了大量的軍費投入,這種情況下大量的先進軍事裝備開始進入部隊服役,1937年的10月份,第一艘自安級驅逐艦竣工,1937年的12月,空軍的B11重型轟炸機數量達到了三百架,到了1938年的時候,中國空軍的F4戰鬥機已經全面代替F3戰鬥機在一線部隊服役,而F3戰鬥機則是退役的退役,轉入二線的轉入二線,改裝的改裝。
就在中國投入眾多軍費整軍備戰的時候,德國已經是率先完成了戰爭的準備並且開始向周圍的國家露出了獠牙,1938年初,德國對奧地利提出了要求合併的最後通牒,緊接著就是進軍奧地利,奧地利接受合併。
經歷了西班牙內戰、德奧合併之後,世界大戰的陰影已經是正式籠罩在了歐洲各國的上空!
第七百三十四章 1938年修訂案
1938年初,德國和奧地利正式合併,有意思的是當時的奧地利還進行了全民公投,竟然有99。7%的人贊同德奧合併,這裡頭縱然有著德國佔領軍影響的因素在,但是不得不說還是很多奧地利內的日耳曼人是希望合併的,要不然這些奧地利人也不會在二戰中那麼賣力了。
德奧合併,這按道理來說是一件大事,陳敬雲覺得就算英法兩國在膽小,至少也得跳出來指責兩句吧,但是他們沒有,而且僅有的反應都非常平淡,只是外交小小的抗議了下就沒有了下文。這裡頭的原因自然就是英法都不希望因此而引發戰爭,而且蘇俄這些年的革命輸出熱情越來越大,不但在東歐各國發展信徒,而且還在西歐國家發展信徒,而且蘇俄的各種理論對歐洲的無產工人階級而言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歐洲國家都深陷經濟危機的那幾年,蘇俄在歐洲各國的發展可謂是迅速無比,各國基本都成立了社工黨,甚至某些國家的社工黨還成長為了第一大黨派,第二大黨
當初的西班牙內戰怎麼來的?就是蘇俄扶持的左翼黨派和原來的右翼黨派爭權奪利。
蘇俄的社工黨用著比其他所有黨派都要誘惑人的理論吸引信徒,這怎麼讓歐洲各國忍得住啊,一個個都把蘇俄的社工黨當成了生死大敵,而關係和蘇俄不和,甚至在國內發生過大規模屠殺社工黨人的德國納粹黨就成為了他們的一個選擇。納粹黨可是光明正大的反對社工黨,而這種情況下英法等國也是希望德國能夠充當對抗蘇俄的社工黨滲透橋頭堡。
有著如此多的限制後,也就一定程度上默許了德國的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