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部分(3 / 4)

小說:辛亥大軍閥 作者:換裁判

帶或者半履帶式步兵戰車八十七輛;一百零五毫米的自行榴彈炮六十輛,一百五十五毫米的自行榴彈炮十八輛。

而機步師的裝備和裝甲師是同型別的,只是具體數量上有所差別,一個1941年編制的機步師轄有的坦克為五十三輛中型坦克,十七輛輕型坦克,全履帶或者半履帶式步兵戰車高達一百三十多輛,而自行榴彈炮也是和裝甲師一樣。

這裡值得說明的是,中國陸軍中的裝甲師以及機步師中的編制也並非一層不變,而是根據各個戰區的不同具體配屬也不同,比如在南方地區部署的機械化部隊就會多一些,而坦克營以及機步營所轄的自行榴彈炮口徑也並不是105毫米,而是75毫米的自榴炮。同時一部分部隊裡也配屬了一些105毫米的自行反坦克炮。

不過總量並不多,中國的坦克以及自行榴彈炮發展澎湃的同時,自行反坦克炮的發展卻是有些滯後,這裡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陸軍對自行反坦克炮沒有急迫的需求,在三十年代期間中國陸軍所面對的是蘇俄裝甲部隊,為了對付蘇俄的重型坦克才開發了T13自行反坦克炮,但是後來作為陸軍主力使用的T15坦克都配屬了105毫米坦克炮後,T13自行反坦克炮很自然的也就失去了它本該有的效能,實際上不但自行反坦克炮的作用在中國陸軍中退化,甚至重型坦克的作用都開始從中國陸軍中退化,之前中國陸軍中最為主要的T11重型坦克,所憑藉的就是一門105毫米的坦克炮所形成的火力優勢,但是當T15中型坦克大規模服役後,T11重型坦克的火力是對不起它的噸位和造價的,而中國陸軍如果還想繼續發展重型坦克,那麼就得使用更大口徑的坦克炮了。

然而從事實上來說,不管是現今甚至十幾年後,105毫米的口徑的反裝甲效能已經非常足夠了,尤其是中國陸軍開始大規模使用鎢合金穿甲彈的時候,一發105毫米的鎢合金穿甲彈打過去,基本上沒有什麼坦克能夠擋得住,包括中國自家的T15坦克、

也就是說105毫米坦克炮以及反坦克穿甲彈的技術進步使得坦克的裝甲跟不上火力的發展,造成了火力過剩。

第八百零六章 李玉挺的運氣

既然105毫米坦克炮都已經夠用了,中國陸軍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去造死貴死貴的重型坦克了,而這也就是中國陸軍遲遲沒有大規模服役B11重型坦克的代替型號的因素。

同時,不管是自行反坦克炮還是自行榴彈炮,他們都是沿用舊款坦克的底盤,都是用中國陸軍以前的大量B6、B9坦克的底盤改裝的,不然成本也不好控制,因此也就造成了中國陸軍中的自榴榴彈炮,自行反坦克炮的種類有些複雜,七十五毫米口徑的有,一百零五毫米口徑的也有,除了口徑的不同外,各種底盤也有些極大的差別,比如中國陸軍中最多的105毫米口徑自行榴彈炮,前後足足有四五種底盤,包括T8坦克的底盤,T6坦克的底盤,T912系列坦克的底盤,同時還有專門研發的兩款底盤。75毫米以及155毫米口徑的自行榴彈炮底盤也是多種多樣,甚至都還有輪式底盤的七十五毫米自行榴彈炮。

其中又分了遠端自行榴彈炮,步兵支援火炮,比如坦克營以及機步營中的武器排所配屬的自行榴彈炮,它們並不是師屬自行榴彈炮的那種長身管遠端榴彈炮,而是短身管的步兵支援火炮,也就是別人口中的突擊炮了,這玩意在巷戰裡非常好用。

儘管機械化部隊裡的各種裝備型號有些複雜,但是這些對於我們來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知道這些機械化部隊在火力上要遠遠超過了傳統的步兵師就已經足夠了。

第三師身為一線機械化步兵師,火力自然是強悍無比的,一個坦克營加上一個機步營,就足以對當面的俄軍發起衝鋒,數十輛的坦克以及裝甲車輛直接切斷了俄軍的中部聯絡。

“很好,現在他們打斷為兩半了,接下來就是分頭收拾他們了,讓師屬炮兵加強炮擊,對前線部隊進行支援!”李玉挺從望遠鏡中看到師屬坦克營在一個機步營的配合下已經切斷了俄軍,立即就是下令發起全線進攻。

當他命令下達後,第21團就是朝著俄軍右翼發起了全面的進攻,第三師為了讓他們快速取得突破,師屬炮兵的數十門火炮齊齊開火,進行了密集的火力壓制。

如果這是在巷戰中,第三師想要快速擊潰這一股俄軍還是有著非常大難度的,但是現在並不是在打巷戰啊,而是一場有著實現謀劃的野戰埋伏,而且地形平緩,對機械化部隊的作戰極為有利。

“21團打的還是不錯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