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部分(2 / 4)

小說:辛亥大軍閥 作者:換裁判

念,比如F4這款三十年代中期服役的戰鬥機,就是一款非常典型的護航戰鬥機,設計目標很簡單,那就是執行低空攔截,低空護航等任務,作戰高度比較低,因為那時候不管是中國空軍還是海軍的轟炸機,飛行高度都比較低,尤其是前線支援飛機的那些俯衝轟炸機飛行高度都是比較低的,所以在三十年代中期以前,中國空軍的戰鬥機極為注重中低空的格鬥效能,但是一旦高度太高的話,那麼效能就會急劇下降,空軍的F4戰鬥機在中低空效能上非常不錯,但是一旦高度上升到了七千米以上後,那麼就是急速下降了。

而這個時候就出現問題了,中國空軍中那時候正在大量裝備B11重型轟炸機,而B11重型轟炸機的作戰高度可是能夠達到上萬米,假如要給B11重型轟炸機進行護航的話,除了航程需求外,也需要新式戰鬥機具備優秀的高空效能。

而這就是F5戰鬥機的設計來源,目的非常簡單,那就是給B11重型轟炸機護航,所以一開始的設計目標就是提出了F5戰鬥機必須擁有超過三千五百公里,因為B11重型轟炸機的航程達到了四千公里,護航的戰鬥機要是航程太短那談何進行護航的。另外就是要求優秀的高空效能,因為B11轟炸機的巡航和作戰高度都非常高,當初設計的就是利用高空優勢來避免敵軍地面火力以及戰鬥機的攔截。

在B11轟炸機設計和製造的年代,可沒有什麼戰鬥機能夠達到上萬米的作戰高度後還能夠保持優良效能的,而且B11轟炸機自然也擁有大量的防護火力和結實的機體。但是隨著時間的過去,在1940年的今天,航空技術的發展在這短短几年內發展比整個二十年代都要快的多,各國一大堆優秀的戰鬥機在三十年代後期試飛或者服役,英國的噴火和颶風,德國的ME109,日‘本海軍的零戰,這些飛機的效能都是不遜於中國在三十年代中期服役的F4戰鬥機了。

也正是各國先後服役先進戰鬥機,迫使中國為了保持戰鬥機的效能優勢,在1935…1940年這短短五年裡,提出了一大堆先進戰鬥機的設計方案,其中就有F5戰鬥機,高達三千六百公里的航程,足以讓它為B11重型轟炸機提供全程護航,滁州飛機公司研發生產的大功率液冷發動機還裝備了二級二速渦輪增壓器,這使得F5戰鬥機具備了優良的高空效能。

說起這個二級二速渦輪增壓器,實際上還和英國有點關係,這年頭各國實際上都有進行渦輪增壓的研究,中英美蘇的是廢棄增壓的路子,而德國和日‘本那邊走的是機械增壓的路子,中國的渦輪增壓器研發非常早,不過中國自身的技術基礎要薄弱一些,研發的進度有些緩慢,後來負責研發渦輪增壓器的福樂電氣公司和英國那邊進行了技術合作,一起研發渦輪增壓器,然後才取得了成功,並陸續用於各型號的發動機上,隨後又是率先研發出來多級多速的渦輪增壓器,為中國戰鬥機在高空上的效能提升立下了基礎。

憑心而論,F5戰鬥機的格鬥效能,尤其是中低空的格鬥效能並沒有比F4戰鬥機提高多少,但是F5戰鬥機的優勢在於,別的戰鬥機有的它有,別人沒有的它還沒有,也許某一方面都不是罪出色的,但是它卻是把這些東西都能夠結合起來,使得它不但能夠勝任高空護航,中低空的格鬥也不算差,而巨大的載重還可以偶爾客串對地轟炸的任務。

當然其實更重要的是,F5戰鬥機的單價不高,F5戰鬥機雖然採用了眾多的新式技術,但是空軍一開始就是下了超過五百架的初始訂單,而大批的預購訂單讓F5戰鬥機的研發和生產成本被平攤了許多,最後單價也就被拉到了比較低的水平,而更低的單價又導致空軍追加訂單,於是乎這麼一個良性迴圈就來了,產量越高平均造價就越便宜,畢竟研發生產一款新式戰鬥機,需要為它研發眾多的子系統,需要為它建立專門的生產線,這些都是成本,你生產一架也那麼這些成本都要算在這一架飛機裡頭,但是生產一千架的話,那麼這些成本就會被均攤到這一千架上,所以對於高科技的軍事裝備而言,越大的量產數量代表著更便宜的價格。

除了F5這款主力戰鬥機外,實際上中國空軍中還有好幾種不同型別的戰鬥機,比如F6重型戰鬥機,這是一款雙發戰鬥機,一開始的設計目標是用來給轟炸機進行遠端護航,但是後來F5戰鬥機的研發進度非常快,導致F6重型戰鬥機還沒有完成研發呢就已經落伍,不過空軍也沒有直接放棄,而是繼續研發並改為了夜間戰鬥機,中國空軍自己就是玩轟炸機的,自然也防著別人轟炸自己,白天還好,但是夜晚的話單靠地面防空炮也是有些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