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部分(3 / 4)

小說:辛亥大軍閥 作者:換裁判

同月,經過雙方外交人員的多次談判後,中蘇簽訂和平協議,從而正式結束中蘇兩國持續了長達二十餘年的戰爭狀態,此舉讓中國的盟友俄羅斯共和國極力反對,表示絕不承認這一和平條約。

中蘇俄三國的複雜關係是糾纏不清,實際上中俄兩國一直都是保持和蘇俄的戰爭狀態,1923年簽訂的不過是臨時停戰協定,而主要原因也是基於人道主義,這一份臨時停戰協議隨時都可能被打破,而這也是中蘇俄三國在長達二十年多里爆發多次武裝衝突的原因所在。

1940年三月份的中蘇停戰協議,宣告著中國和蘇俄正式結束戰爭狀態。

而對於兩國關係中最為重要的俄國分裂問題,中國依舊堅持保持現狀才是對俄羅斯人民的最好選擇,任何試圖打破西比利亞和平狀態的舉動都是向中國宣戰的行為。

這一點不但是警告蘇俄,同樣是也警告這幾年來不太安分的俄羅斯共和國。

陳敬雲相信,現在已經二十多年過去了,只要自己再堅持個幾十年,那麼兩個俄羅斯就會成為歷史現實,任何人都不可能把他們重新統一起來,俄羅斯可不是德國,德國能夠在歷史上的冷戰後恢復統一,那麼因為他們有著統一的日耳曼民族,而俄羅斯可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國家,尤其是在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純正的俄羅斯族並不是絕對的主體力量,眾多的少數民族甚至中國移民都有不少。而且基於雙方不同的意識形態,還有著中國睜大了眼睛看著,他們想要再一次統一基本再無可能

1940年3月份的中蘇停戰協議雖然從名義上不想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也不想中國和日‘本的互不侵犯條約那麼明顯,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而言也可能認為是互不侵犯條約了。

而中蘇關係正常化也是給世界局勢帶去了極大的震動,至少到目前為止各國都已經是猜不透中國到底想要做什麼了。畢竟在之前,各國都是認為一旦全球範圍內爆發戰爭,那麼中蘇是必有一戰的,但是中蘇停戰協議卻是讓人們開始懷疑中國的戰略到底是什麼?莫非是想要進攻東南亞?

可是看著也不像啊,中國的外交部在和蘇俄簽訂了停戰協議後,緊接著又是和英法以及荷蘭簽訂了橡膠保障協議,英法荷三國承諾每年保持對中國十五萬噸天然橡膠的供應。而這個橡膠保障協議從某種程度上打破了中國和英法荷三國的最大利益衝突。

這個年頭的橡膠可是極為重要的戰略物資,是眾多軍事裝備必須用到的物資,汽車、飛機上的論壇,甚至坦克的履帶傳統系統裡也是需要用到大量的橡膠,更不用說還有眾多的密封膠圈等等。

而由於天然橡膠的產地極為單一,基本都是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尤其是馬來西亞地區和印度尼西亞地區,基本所有國家都需要向這一地區進口大量的天然橡膠。

德國和蘇俄由於無法得到天然橡膠,大力發展合成橡膠,但是產量一直都不算高,中國的合成橡膠工業規模也不大,現在每年也就一萬來噸的產量,國內的工業發展所需求的橡膠一直都是嚴重依賴於英國和荷蘭的殖民地。

從中國的戰略原料角度上而言,橡膠是中國目前唯一大規模缺乏的重要戰略原料,三十年代中國國內的合成橡膠工業發展不順利,而在海南等地區種植的橡膠由於時間尚短產量也不高,中國的天然橡膠要做到自給自足少說也得五六年以後了,但是中國的橡膠消耗量龐大,國內的汽車產業以及國防工業都大量需求,導致中國的橡膠消耗量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消費國,所以近幾年為了擴大橡膠的進口從而在東南亞地區動作頻繁,而拉攏泰國就是出於獲取泰國的橡膠以及糧食的角度上考慮,泰國的把六萬多噸的橡膠產量幾乎都被中國拿走了。

中國缺乏的資源其實還是比較多的,不然鈾礦、銅礦、橡膠都非常缺乏,鈾礦現在是主要大規模開發朝鮮的鈾礦提供,而橡膠則是依賴東南亞進口,同時也在大力發展合成橡膠。而銅礦上,國內的銅礦產量基本都是用來了工業生產上,而無法滿足供應軍方使用。

軍隊裡的炮彈和子彈可都是需要大量銅的,而由於銅產量缺乏,中**方早在二十年代就開始研究鋼子彈代替銅子彈的方案,三十年代後期已經完成了可行性研究並且大量生產,這種鋼鍍銅的子彈在效能上略遜於純銅子彈,但是成本上要低的多,對於中國這樣擁有龐大軍隊數量,子彈的消耗量是天文數字的國家而言,所帶來的好處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中國有缺乏的資源,也有一些儲量比較大的資源,比如石油、鐵礦和煤礦,還有鎢礦就是一種非常典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