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部分(1 / 4)

小說:辛亥大軍閥 作者:換裁判

除了加大基礎設施的投資外,陳敬雲也是採取了見效最快,耗時最短的方法,那就是透過軍備來拉動重工業的需求,給造船廠下軍艦的訂單,向飛機廠採購新一代飛機,向國內的其他數家兵工廠採購大量的武器。

中國陸軍從1915年開始實施整編,1917年後又進行了旅改師,直接讓兵力增長到了一百五十萬以上。儘管當年的計劃很龐大,但是歷盡四五年後的整頓,各部隊早已經滿編滿員,不管是槍支還是火炮都已經是不缺了,甚至連地方守備部隊都已經全面換裝1916年式步槍了,原有的7。92毫米口徑的1912年式、88式、漢陽造等步槍已經從中國陸軍中全面退役。

換句話說,到了1923年的時候陸軍已經是沒有什麼需要大量投入的地方了,可是失去了陸軍的訂單,也失去了俄羅斯國防軍的大量訂單後,國內的大量軍工企業的生存就成為了問題。

為了讓陸軍花錢養活這些企業,陳敬雲甚至不等陸軍方面主動要求,就是要陸軍對現有編制進行改動,要求以歐洲戰爭、俄國內戰的經驗進一步增加部隊的火力,而且明確要求將輕機槍下放到班,單單是這一條就會讓每個師的一百多挺輕機槍直接增加到三百多挺,而中國現在有步兵師和騎兵師、摩步師以及裝甲師等部隊六十幾個,此舉就能夠給國內軍工企業帶來高達兩萬多挺輕機槍的訂單,足夠那幾個生產機槍的兵工廠渡過好幾年的困難時期了。

增加大量輕重機槍外,也是要求增加重火力,六十毫米迫擊炮就從之前的六十多門增加到九十多門,要求每個連轄有三門的六十毫米迫擊炮。

此外更重要的就是給每個師增加一個十二門制的105毫米榴彈炮營,陸軍方面一直都想把105榴彈炮裝備到師。以前受限於軍費限制一直沒能得到實現,現在為了扶持軍工行業陳敬雲也是終於決定再各師中配屬105榴彈炮。

陸軍大規模增加火力就是給陸軍的相關軍工企業帶來了大量訂單。

陸軍根據戰後經驗大規模增加火力和改動編制,空軍也同樣如此。中國空軍目前的主力依舊是一戰之前研製,在1916年服役的F1戰鬥機已經服役了七八個年頭了,效能早已經落後於世界列強的新式戰鬥機,這幾年雖然空軍和海航沒有停下研發,但是卻是一直都沒有大規模裝備新式飛機,只是少量的裝備幾架或十幾架的新式飛機多用於飛行測試,實驗的目的大於實戰目的。

以前空軍沒有大規模替換新式飛機,那是因為遠東地區的中國空軍實在沒有對手,日‘本空軍雖然也購進了不少飛機,但是效能也好不到那裡去,規模上也遠不如深受陳敬雲重視的中國空軍。當時為了避免出現大規模裝備一種新式飛機後不到一年時間就落伍的尷尬情況,所以空軍和海航都是一直沒有大規模換裝新式飛機,而是準備等歐洲戰爭結束後來個一次性到位。

歐洲戰爭結束後,中國空軍立即根據歐洲空戰的經驗,著手戰後飛機換裝計劃,並且啟動了新式戰鬥機、轟炸機、偵察機等一系列機種的研製計劃,根據這些年不間斷的技術積累和歐洲空戰的經驗,中國的戰後第一款戰鬥機,也就是F1戰鬥機的後繼機型F2戰鬥機從1919年開始設計,在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設計、試飛後於1922年正式定型,並一定型就是獲得了空軍高達三百架的訂單。而根據空軍F2戰鬥機改進而來的艦載版F2戰鬥機也是獲得了海航高達上百架的訂單,準備用於取代在中國三艘航母上服役的F1戰鬥機。

F2戰鬥機並沒有延續F1戰鬥機以及眾多歐洲各國空軍的木製飛機結構,而是採用了全金屬的結構。全金屬飛機在1915年的時候就已經出現在了德國,而德國在一戰中也服役了不少全金屬飛機,本來這技術是相當保密的,不過隨著德國戰敗,各國分割德國技術的時候中國也是得到了德國的鋁合金技術,從而解決了中國製造全金屬飛機最為困難的技術,要知道這幾年中國空軍雖然建立了鋁廠,對鋁合金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鋁合金這玩意說起來簡單,但是沒有詳細的培養但是自己一點一點的去試驗,短時間內根本就無法研發出來,而有了鋁合金技術後,製造全金屬飛機也就不是問題了。

全金屬飛機取得了突破後,不但應用到了戰鬥機上,更是應用到了轟炸機上,中國空軍從建立的那天起就是極為重視轟炸機,不但空軍如此,而且海航同樣如此,要不然也不會在極為原始的B3轟炸機上進行各種改裝試驗了,海航部隊的兩個魚雷轟炸機中隊就是B3轟炸機改裝而來,儘管多次的海上魚雷轟炸試驗中結果非常令人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