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青島戰役結束後,第十一師才算是得到了調動的命令,為了讓這支裝備精良的部隊不至於一直都浪費在駐防上,而且同時其他部隊或多或少都有缺編,正在進行整編當中,所以陳敬雲才打算把第十一師派往廣東。
在乘船奔赴廣東之前,第十一師率先根據陸軍整編方案完成了整編,而這個整編都是直接從蘇南地區的其他部隊,也就是第八師、第二十一師中抽調現成的裝備和人員,以求讓第十一師在最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短短半個月內第十一師就是成為了國民軍當中第一支完成1915年步兵師編制的部隊。
由於是預備在南方山區作戰,所以第十一師是根據整編師中的輕裝師標準進行整編,也就是所謂的馱馬制,原有的兩個野炮營以及一個山炮營被調整為三個山炮營,其中一個為日製十七倍山炮營,剩下的兩個都是自產的十四倍山炮營。這兩款火炮的重量都只有五百五十公斤,其中自然是以日製41式山炮最好,不過這種山炮國民軍中沒有太多,一共也只有七十多門,剛好編成了六個營,給六個輕裝師各分配一個就剛剛好。而國民軍的大量七十五毫米山炮則是進口和自產以及繳獲的十四倍的山炮,這裡頭包括德造的,日造的,然後還有這兩年福州兵工廠自己大量趕工出來的1912年式75毫米14倍口徑火炮,這些14倍山炮才是目前國民軍中的山炮主力,一共有著將近三十個營。除了七十五毫米山炮外,另外還有兩個營的六十毫米山炮,繳獲而來的五十七毫米山炮五個營,這些全部加起來才構成了國民軍中的山炮兵部隊。
第十一師率先完成1915新型編制後,就是立即奔赴廣東,至於第十一師到了廣東之後陸榮廷會怎麼想那就不是陳敬雲需要在意的問題了。
因為除了第十一師外,陳敬雲還往湖南和湖北以及河南都派遣了大量的國民軍部隊,北洋降軍的曹錕所部第三十師被派往了岳陽,隨時可奔赴長沙。
保定的第二十六混成旅被派往了張家口,同時駐紮北京的國民軍主力第一師也奔赴了石家莊,原本在山東參加青島戰役的第九師則是回防北京,並隨時可增援山西。
除了山西北部外,在山西的南部地區國民軍的第十七混成旅和第二十混成旅也已經是陸續靠近了山西省境。
國民軍的這副姿態已經是說明了準備解決山西閻錫山了。
“要解決我**閥割據問題,就必須徹底消滅西南駐軍閥以及山西軍閥!而這些軍閥中,極有可能和當年我們和唐繼堯以及陸榮廷他們一樣,達成了某種協定,畢竟唇亡齒寒這個道理他們應該也是明白的,所以說,假如我們要軍事上解決軍閥割據問題,那麼就必須做好和這些軍閥全面開戰的準備。”沈綱一如既往的用著沉靜的語氣向陳敬雲解說著參謀部的作戰計劃。
沈綱道:“根據各方面彙集的情報來看,佔據雲南和貴州以及西川南部地區的唐繼堯手下的部隊已經膨脹到至少二十萬人,滇軍除了在四川內駐紮了重兵和四川段芝貴進行爭奪外,在貴州以及湖北也駐紮了相當多的一部分兵力。滇軍參加戰事頻多,戰鬥經驗豐富,雖然武器裝備不強,但是戰鬥力在的西南駐軍閥部隊中算得上中等。
同樣在四川的段芝貴據信已經整合了四川原有的諸多小軍閥目前控制了重慶和成都兩處要地,其所部目前大約在十萬人左右。但是他屬下的部隊兩極化嚴重,其嫡系為原北洋軍第二師以及第六師的部隊,大約在三萬人左右,這部分嫡系保持了相當多的重火力,如果我軍要進攻四川的話,那麼這一部分段芝貴的嫡系力量將會是我們的主要對手。而剩下的旁系部隊則是為原為四川各地小軍閥的部隊,質量上參差不齊,裝備極差!”
“西南三軍閥中,陸榮廷的部隊數量一直都比較穩定,如今大約保有八萬到十萬人的數量,半數部署在湖南,半數部署在廣西。桂軍的裝備比滇軍要略遜一籌,士兵素質兩者上相差不多,以參謀部諸多同僚的統一意見,單單對付桂軍的話,我軍只要投入兩個師就能夠取得區域性優勢,投入三個師以上就能夠取得戰略優勢。
這三家的力量都不弱,聯合起來的話我軍雖然能夠保持一定的優勢,但是要想迅速取勝的話也有著一定的困難,除了兵力上的差別外,更重要的是西南地區多山,交通不便,儘管粵漢鐵路已經完成大半,我軍從湖北武漢進駐長沙問題不大,但是離開了粵漢鐵路後繼續向西南方向進攻,那麼我軍擁有的大量野炮部隊就很難進行機動為前線步兵進行炮火支援。由於不能迅速機動,那麼快速解決戰鬥也就成為了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