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部分(2 / 4)

小說:辛亥大軍閥 作者:換裁判

為此,參謀部的建議是在面對西南三軍閥中,前期採取小幅度進攻,吸引敵軍主動兵力彙集到湖南、湖北、廣東一線,而我軍則是進行避免進行大範圍的迂迴機動,如有必要,一定程度上前期可暫時放棄部分地區,對敵軍前線部隊不斷施加壓力迫使敵軍不斷增兵,時機來臨時迅速的集中優勢兵力一舉擊潰敵軍主力!一言之則是誘使敵軍和我軍進行戰略決戰,屆時充分發揮我軍之重火力優勢,一戰定勝負!”

陳敬雲聽罷也是點點頭,參謀部的戰略構想還是相當實際的,考慮到了國民軍進軍西南的最大障礙並不是西南駐多軍閥本身,而是西南地區那糟糕無比的地形。西南三大軍閥裡頭,每個都是遠不如國民軍的,但是如果這三方加起來的話,那麼就會擁有龐大的超過五十萬的兵力,而這說的還是他們的野戰軍,而實際上和國民軍一樣,他們除了中央編制的部隊外,還擁有大量類似地方守備團的部隊,這些部隊雖然戰鬥力不怎麼樣但是關鍵時刻也能牽制國民軍不少兵力。到時候國民軍在兵力上能拿出個二十萬就了不起了,畢竟國民軍除了要對付西南軍閥外,在沿海各省,東北其他地區都被部署兵力,可不能一股腦的把所有部隊都投入到西南前線裡頭。

兵力上處於劣勢之際如果說國民軍的炮兵部隊也因為西南的地形而無法跟隨步兵進行機動的話,那麼就讓國民軍的戰略優勢大大降低。要知道西南諸軍閥裡頭,除了段芝貴手下的兩萬多嫡系老北洋部隊外,其他軍閥部隊一個師一萬人裡頭有七八門火炮就是相當不錯了,而實際上很多部隊除了步槍外,其他的火炮乃至重機槍都沒有,名副其實的輕步兵,這些步兵如果真正機動起來的話,那速度自然不是擁有大量重火力的國民軍能夠比較的。

所以要發揮出國民軍最大的戰略優勢,那麼國民軍就必須以靜打動,儘量避免機動作戰,迫使敵軍採取正面作戰並與自己決戰之。所以到時候什麼戰術都是假的,彙集主力後直奔敵軍不得不防守之地,比如貴陽、比如雲南大理,比如南寧和桂林,敵軍硬守的話那麼正合了國民軍的意願,如果不守的話失去了這些戰略要點這些軍閥部隊不用幾個月就得全面崩潰。

而在掃平西南三大軍閥之前,國民軍還有一件事得先辦了,那就是先和山西的閻錫山給解決了。

山西的閻錫山實際上軍力並不強悍,手下雖然有五六萬的部隊,但是比起西南三大軍閥來還是差了一大截。而讓陳敬雲決定第一個解決他的原因不是因為閻錫山的實力最差,而是因為閻錫山佔據的山西就在直隸和河南以及湖北的邊上,如果不把山西給提前拿下來,這如何讓陳敬雲安心進攻西南啊。萬一國民軍主力在西南前線作戰的時候,閻錫山來一個突襲石家莊然後掐斷京漢線並進攻湖北的話,國民軍就是腹背受敵。

就跟當年馮國璋為了打陳敬雲而先把黃興的南京給攻佔了下來一樣,任何一個將領都不會允許自己在前線作戰的時候,背後還有著一支數萬並不受自己控制的軍隊虎視眈眈著。

第四百九十章 戰爭再起

山西這幾年歷程大體上和其他被軍閥控制的省份是相同的,各方英雄在辛亥革命這場大浪潮中崛起,從武昌起義到今天其實加起來也不過三四年而已,然而就是這樣短短的時間裡諸多風流人物不斷登場,然後又是迅速的被後來者堆死在沙灘上,其中最明顯的例子不外乎就是這幾年國民軍和北洋軍之爭,袁世凱和陳敬云為了爭奪中央控制權而爆發的一系列內戰了。

辛亥年湧現的諸多軍閥中,經過大浪淘沙現在已經沒有剩下幾個了,當年的最大軍閥袁世凱已經病亡,他一死後本來就面臨崩潰的北洋軍是徹底四分五裂,部分軍政要員跟在了段祺瑞的後面投入了國民軍的體系之內,又有少部分則是繼續向西,比如陸建章現在就是跑到了陝西那邊竟然也是拉出了一支近萬人的部隊來,還有部分殘餘跟著段芝貴入了四川,不過大部分北洋將領都是因為兵敗不得不逃入租借,也有部分人被俘虜,總體而言北洋作為一個軍事集團體系已經宣告了滅亡,就連四川的段芝貴現在也是沒敢打出北洋的口號。

北洋軍宣告滅亡後,割據東北的張作霖和吳俊升這幾個小軍閥也是不得不屈服於國民軍的龐大軍事力量面前,一個頑抗到底的馮德麟已經落得兵敗身亡的結果,張作霖等人投誠,所部被改編為國民軍部隊,熱河的薑桂題手下的毅軍歷史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當年乃是宋慶的舊部,甲午後清廷整編舊軍編練了武衛軍,當時的毅軍就被編為了武衛軍左軍,乃是當年中國的主力新式陸軍之一。辛亥後薑桂題率領武衛軍左軍支援袁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