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忠君愛國的意氣,又培養自強向上的情操,從而奠定大國國民的根基,這是我對學校教育的殷切希望。”
1915年11月10日,滿鐵製定並以《滿鐵社報》號外公佈了《滿鐵附屬地小學校兒童訓練要目》。此要目被看作是“在滿日本人子弟教育方針從日本內地延長主義,邁向滿洲特殊地區主義的一步,是為建立適應滿洲當地的教育方針打下基礎”的重要檔案。其內容是,“第一,深刻領會尊嚴的我國國體的淵源,努力培養國民道德。第二,鍛鍊身心,培養剛健的氣質。第三,瞭解帝國所處的地位,培養隨土而安的思想,生活樸素、勤苦不懈。第四,同胞之間團結友愛,共同努力發揚國威。第五,維護日本國民的品格,贏得外人的信賴。”《滿鐵附屬地學校及圖書館等社會公共設施的發展》,第一部,第一章。
殖民教育的“鄉土化”措施
滿鐵附屬地的教育在20世紀20年代前後進行了一次調整,即所謂“適地主義”和“鄉土化”教育,就是說,要“採取適應滿洲當地具體情況的方法辦教育”。早在1913年,滿鐵副總裁國澤新兵衛就曾提出:“要根據周圍的情況和學生們的處境,採取相應的措施”辦學。當時在日本殖民者中間發生一場爭論,一派主張把日本國內的教育移植到殖民地,強行實行同化,用日本文化完全取代中國的漢文化。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