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日本武士的挑戰(2 / 3)

小說:民國之國術宗師 作者:王清談

安市休息一天。

他們這一路的考察,對日軍的戰刀、剌刀應用能力不甚滿意。各處戰場,剌刀術培訓出來的那種勇於衝鋒的氣勢,在精銳的關東軍身上還有體現。

可在剌刀術的具體訓練上,就顯的馬馬虎虎了,也沒有什麼戰場突出了剌刀術的作用。

其實這不是關東軍的問題。

東北軍主力在關外,留下來的都是些老弱病殘,重武器都沒有,後來都歸到義勇軍裡。義勇軍的主體更是民間自發的,兵不強、馬不壯、槍一般、炮沒有。對付義勇軍這些人,也沒有使用剌刀的機會。

來到安市,他們才知道王洪還沒有被抓捕歸案,只好帶著失望,在安市四處遊覽。

幾個人不是去了鎮江山,就是到江邊瀏覽。

那個喜歡穿西服革履的專家津田野,從鎮江山下來,便獨自順著山邊馬路閒逛起來。眼睛隨意的瀏覽著,心裡卻在研究他的槍道。

王洪進出小房子,都走山路。他從山裡鑽出來,卻迎頭看到了津田野。

兩人面對面都有點詫異。

王洪看到這個中年人有些不怒自威的樣子,不由的留意了一下,走路的姿勢,身眼結合的樣子,看得出,他是個高手。他猜想:安市新來的拳師?不知道是練哪家的。

津田野看到王洪的臉覺得很熟悉,哪裡見過一樣,也多看了幾眼。發現王洪兩眼有神,走路輕靈而不輕浮。心道:這個中國人應該是練過武道的吧?

兩人各懷疑問,擦肩而過。

王洪感覺這個人很危險,卻因一走一過,並沒放在心上,他買完紅糖,也沒多想就往回走。

津田野走出幾百米,突然轉過來身,他終於把通緝令上的王洪與現實中的王洪對上了號。

津田野是日本傳統槍術寶藏院流的武者。他年青時熱衷於參加各種槍術比賽,拿了無數獎項,步入中年後,一頭扎進了日本槍術的理論和實用領域,開始與戶山學校的劍術教師和銃劍術高手進行實戰層面的交流。

日本人很迷信刀文化,日本的古代五兵是:日本刀、弓箭、長槍、雉刀、脅差。五個裡面有三個是刀,長刀、短刀、加了棍子的刀。可津田野卻獨喜歡長槍。他是堅信日本槍來源自唐代陌刀,從來只認為自己沒有練好,而不認為陌刀無敵是假話。

(注:日本長槍與中國長槍不同。中國長槍是棍子捅到槍頭後面留下的洞上,以扎為主;日本長槍是把短劍甚至長劍一樣的槍頭鑲嵌到棍子中,開門第一式,劈打。確實象傳說中的陌刀)

如果說津田野是全日本銃劍術第一,軍隊裡會有很多人不服氣,但要說他是能代表銃劍術的專家,怕是也沒人反對。因為他的實戰能力和理論能力一綜合,戶山學校的劍術教師也不見得比他強。這次出來考察,除了本校教師,戶山學校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叫上他。

日軍剌刀術是上個世紀末改良了寶藏院流、佐分利流兩個流派的日本傳統槍術而成。在改良過程中,還得到了明治天皇的內廷武道場的教師的指點。這相當於中原武術的少林寺+峨眉派+大內高手的老師,三大門派聯合創編,可以稱得上源頭古遠、血統高貴。

這兩個流派的槍法,都擅長突剌,所以日軍的剌刀術也非常強調突剌。在具體細節上,因為制式的三八式步槍過長,所以不主張使用槍托,卻增加了腳踢的格鬥動作。此外,也不知道在哪裡引進了出槍時大吼的方式,這又開了干擾戰術的先河。

津田野已經成了戶山學校的特聘教師和專職陪練,天天摸槍的人,見到王洪的手法後,手就奇癢無比,非常渴望能親自試一下。

他認出王洪後,立刻往回走,什麼叫人抓捕之類的,想都沒想,只顧要跟王洪先過下手,倒也算是真正的武士。

兩人終於在剛才錯肩而過的地方相遇。

津田野對著王洪說:“王洪桑!”

他不會說中文,一字一頓,字音發飄。

王洪立刻知道了這是個日本人。

津田野見王洪只是盯著他看,一時想不出怎麼跟王洪交流,就鞠了個躬,指向邊上居民家的木柵欄牆,就他上前找了根步槍差不多長短的木棍,用力往外撥。

回頭見王洪站在原地,還不明白他的意思,他靈機一動,喊了一聲:“劍”。

劍這個字,中文日文的讀寫是一樣的。

王洪瞬間明白了,這個日本人的意思是讓他折個木頭當劍,這是要比武嗎?

能見識一下日本高手的本事,王洪也熱血沸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