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江湖救濟(1 / 2)

小說:民國之國術宗師 作者:王清談

遲田純平正在整理這段時間收集來的情報,在加藤的推薦下,他開始負責安奉一線義勇軍的情報工作,忙的正是不可開交。

他沒時間去現場勘察這幾個警察被殺、武器被搶的事件,只知道了是用長矛剌死了四個,搶走了這些警察的武器。便以為是小股義勇軍乾的,派了便衣隊去尋找兇手線索,也就不再關注了。

便衣隊鬱悶無比,四處都有義勇軍的人,他們殺完人就跑了,上哪兒去查啊?

第二天,王洪他們照樣到拳房裡繼續練刀。

古小良玩了一夜的匣子槍,來的晚了些,卻掩不住手有好槍的興奮。見大家來的都比他早,就對王洪說:“王洪,我聽那說書的,古人是五日一操,我們這可是天天的啊”。

王洪大略知道古人軍陣訓練的規矩,就跟古小良講:“人家那操,是指會操,每五天,就把兵合在一起練聞鼓而進,聞金而退,看旗號變陣。平時就有武教頭盯著,每天都要組成軍陣練習武藝。操是操、練是練,可別以為古人比我們傻,人家也惜命著哪”。

這時,拳房外把風的義勇軍跑了進來,對王洪說:“總教頭,有個人說要拜訪拳房的師父”。總教官這個詞兒在學生團的時候,同學們稱呼的比較習慣,可到了義勇軍這裡,很多人便叫他總教頭。

王洪愣了下,這拳房是義勇軍和自己的暗場用來教刀的,不是對外的拳房,怎麼還有人找到了這裡?

他想了下,不管武術圈的人,還是江湖上的人,哪怕是日本人派來的奸細,都得見一下。

給古小良使了個眼色,就讓把風的把這個人請進來。

他剛想邁腳走出去迎接,突然想到不對勁兒,他這不是戳杆的明場,跟江湖人沾不上邊啊,迎什麼迎?

就站在那裡沒有動身。

按江湖的規矩,有人拜訪,提前通報的話,他應該出門相迎,站左站右各有規矩,可即使他懂這些江湖規矩,身不在江湖,守著規矩不是把自己框了進去?

把風的義勇軍把一個落魄的中年人引了進來。

這人進了拳房一愣,一個是王洪太年輕了,再個是王洪沒有按規矩來。此外,他還發現,這拳房裡有人練刀,卻沒有兵器架。

沒兵器架就跟沒戳杆兒一樣,暗場都不算了,有這麼古怪的拳房?

他不由的在心裡說道。

卻只能按照同輩行了個抱拳禮,左手伸直四指,抱住右手,左手的大拇指按在右拳拇指上。伸四指是指四海之內皆兄弟,左手拇指在上是尊敬的意思。

隨後抱拳自胸前推出,將兩臂撐圓,表示朋友之情固若金湯。

按規矩,受禮的人應該還以同樣的禮節。

可王洪只抱拳,按平常禮節抱拳在胸前輕擺了幾下。然後就問這個人:“朋友,有事嗎?”

這話一付不讓人親近的樣子。

這人是真不懂規矩啊,來人愣了又愣,這有不少人在練刀,師父卻是空子?(外行人),心裡生起了荒唐的感覺,只好繼續拱著手,說了句:“師父辛苦”。

王洪回禮:“有事請裡面說”。

來人有些頭痛了,這個拳房是空子開的暗場,沒法走江湖規矩了。

他跟著王洪到牆角歇腳的兩張椅子上,拱手禮讓一下,就坐了下來。可再往下說的話連他自己都不知道怎麼講了。

他本想擺出春點,找這裡的師父述下門派,求些錢財,可現在無計可施。心想著,反正都過來了,一會直說吧。

“在下姓張,名興泉,學的是河北擄手拳,我師父是拒馬河劉安六,江湖人稱六臂手。請問師父貴姓?練的是什麼門派?”

王洪見這人只談門派,走的也是河北的武林規矩,心知不一定是日本人派來的,雖然不明白這人拜訪的意識,卻也正面回答道:“鄙人叫王洪,家裡傳的跳牌刀。這些朋友見世道不安定,就湊了個場子一起學習”。

這套江湖規矩是用來尋師該友的。先要投貼求見,暗場不用過春點,雙方見面談談各自門派,如果是大門派,也會問下是門裡門外、明堂暗堂、闖蕩門派、根系分別。最後,下場請教武藝。

現在王洪不清楚擄手拳的來歷,也不知道六臂手劉安六是何許人。看這張興泉也在低頭尋思的樣子,估計他也不知道跳牌刀的來歷。

跳牌刀,是明朝之前,刀盾手的武技。當然,也是王洪拿過來充名頭的。

這兩下說不到一起去,張興泉也不是來比武較藝的,他一咬牙把目的說了出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