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東西方劍術三(1 / 2)

小說:民國之國術宗師 作者:王清談

第一場交流,由王洪與一個叫多納特羅的劍術家下場。

多納特羅比王洪高出半頭,手裡拿著一把特製的長木劍。

義大利人使用迅捷劍的人多一些,但在場的學者看到王洪自己做的木劍後,卻集體讓多納特羅這個練長劍的先下場。

說是長劍,實際上是雙手劍。巧合的是,歐洲最盛行的時代,也是東方明清交際,中日朝三國流行雙手劍的時間。

這種雙手劍步兵專用,看起來很巨大,長度足有一米五,拿在大個頭多納特羅手中卻很輕盈。

以長制短,這是冷兵器恆久不變的真理。

這,就是義大利人給王洪拿出來的殺威棒。

臨時充當裁判的一個劍法研究學者,用手比劃著,讓兩人不要使用劍術以外的招法,也讓兩人不要全力攻擊要害位置。

最後,又叫來翻譯提醒王洪,雙方用回合制,實現一次可以造成致命的技術,算一個回合。

不論輸贏,雙方要打上五個回合,以方便邊上圍坐著的學者們,記錄和分析雙方的技術。

王洪聽出來,好象是隨時可以再增加一些回合。

只是他的注意力,全放在了對手身上。

他怎麼看,對手雙手握劍的方式,似乎,與日本的劍道差不多。

的確相似,歐洲人用這種長劍衝鋒陷陣,目標與日本人的小規模衝突場景基本一樣,都是以對方的輕步兵為主。

但是歐洲的雙手劍,技術範圍可比日本劍道多。不但劈,更會剌,近身的技術也很全面。用現代武者的眼光,感覺是綜合了日本劍道、菲律賓短棍、中國雙手劍、鞭杆、齊眉短棍等等武術中的一些招式,都是在性命相搏時,所能使用到的最老練且最有效的武術技巧。

完全沒有電影中那種“中世紀的笨重刀劍”感。

當王洪把視線放在多納特羅手中的木劍劍身上,他發現,那木劍的劍身,雙刃只開了一半,餘下的位置似乎允許抓握。

裁判一聲口令,王洪只關注了下雙方的距離,便開始打量起對方的起手式來。

多納特羅見王洪手中的東方劍不足一米長,就把手中的木劍揚了起來,似舉旗一樣,立在了耳肩處。這種起勢足以震懾住拿短武器的對手,如果距離合適,長劍的長度,不等對方近身,一記快速有力的砍劈,就可以結束戰鬥。

王洪心道:這怎麼跟日本人舉劍的方式差不多?

便持劍手在前,膝蓋稍曲,圍著多納特羅轉了起來。

現代擊劍的長條場地,自然是比賽中發展起來的,但在歐洲各個劍術學校裡,更多的時候,還是開放式的場地。只是大家約定成俗,在一個長條範圍內你來我往,這樣與戰場只有狹長的迴轉空間,前方只有對手實戰情況相似。

但也不能說王洪圍著多納特羅轉圈,就有問題。歐洲劍法也是開放式的,可能這些歐洲人還喜歡看到這種異域風格。

王洪圍著多納特羅走了半圈,見對手有些拘謹的在調整步伐,便加快了速度。

這個走法,跟八卦劍走圈極其相似,不同的是不會蹲那麼低的架子,也不會走那麼快、那麼均勻。而是帶著不那麼明顯的忽快、忽慢、忽遠、忽近。

圍觀的人群,都關注著場中的變化,這種圍著對手的方式,不是沒有過,只是這種隨意的方式,似乎,這個中國人,有些太膽大了。

多納特羅要是上步側劈下去,這個中國人會怎麼應對哪?

身在其中的多納特羅卻有著極大的壓力,僅這幾秒鐘,多納特羅就直觀的感覺到,對手極有經驗。

王洪對距離掌握的非常好,又一直往多納特羅的右側走動,這讓多納特羅在發動攻擊時,只有一個攻擊範圍不大的側劈動作可選。

多納特羅對於變不變式遲疑了一下,最終選擇了上步一劍側劈下去。

這是交流,他寧可給對手一次獲勝的機會,也要知道對方的反應能力和應對的技法。

王洪帶著護具,有些不大習慣眼線,卻也抓住了對手肩部的動作,預判出多納特羅的動作。

在多納特羅劍往下落的時候,他的腳加快了速度,以切進的方式,貼近了二人的距離,卻躲開了那長劍的力道最大處。

他半舉著木劍,半迎在長劍的中間,在多納特羅的長劍劈下來時,劍身一橫,連切帶貼的,側拍在了多納特羅的劍脊上,卻又借力彈開,在腳步的帶領下,劍尖點在了多納特羅的手臂上,又向頭臉虛晃了一下,人便從多納特羅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