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日本人搞的鬼,想送死就來吧。”王洪心裡暗想著,便接受了這個巴西人的挑戰。
雙方約定上船即籤生死書,以竹劍方式,在船上進行鬥劍。
公證人和裁判,卻是香港本地的英國人。
在比武的前一天,王洪如常般到俱樂部去指點那些會員們的劍法。
一群提前趕過來看比武的各國貴婦、名媛圍了上來,七嘴八舌的問著王洪,準備用什麼招法應敵。
王洪被濃厚的香水味燻的,頭都暈了,哪有精力去講鬥劍?
他拿著手上的練習劍,隨手一揮,說了一句:“也就這樣了。”趁著這些貴婦名媛發呆的片刻,飛也般的逃出了俱樂部。
香港地方太小,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能上本埠的新聞,比武這種大事件,報社早拿出了十二分的精力,大報小報成群的記者堵在了劍術學校和俱樂部的外頭等著訊息,王洪的話一被傳出來,各大報小報立刻連夜出了加刊。
日本人也不甘示弱,他們也塞錢給各報記者,把這個巴西人宣傳成了努力追求劍道真理,打破王洪壟斷劍術學校的悲情劍客。
比武那天,除了華人富商和一些被許可的報社記者,多數都是外國人。這中間更看不到華人婦女。這時廣東話謔稱外國人為“鬼佬”,一般中國人都會躲著這些鬼佬。良家敢做什麼學伴之類,那是要抬去沉豬籠,舉族蒙羞的大事件。甚至參加外國人的活動,也被很多人視為行為不端的舉動。
日本人提前買通了船方,從四處組織了一些人,在比武之前,進行劍道表演。
王洪一登船,中外記者們,就把王洪圍了上來,請王洪講幾句話。
王洪想了想,有些話對外國人說,對方也沒有什麼感覺,只專門對那些中國記者講:“劍術是君子技,能給君子強大的自信。一個國家的強大,也需要這種信心。我就有信心,一個人殺掉下面這些練習劍道的人。我希望能有千千萬萬個練劍術的中國人,用堅定的信心去強大中國,打敗日本人,收回東北。”
這話傳到組織劍道活動的日本人耳朵裡,日本人對此早有預料,卻無可奈何。
曾有日本人想要借這個機會暗殺王洪,可被多數人制止了。
這時殺王洪,且不說殺不殺得了的問題,就說,滿船的外國人,這種影響,以後日本人就別想在南亞做什麼事了。
要知道,這時的日本人,不光要從美國進口大量的鋼鐵和石油,還要從西方各個國家裡進口各種技術和資源。
而英美佔據的東南亞資源十分豐富,包括石油、橡膠、棕櫚這些,都是日本十分眼紅的資源。憑空給自己戴一個不講信用、沒有道義的帽子,以後生意還怎麼做?
只要英國人控制的地方,不用期貨方式賣給日本人橡膠,日本的經濟損失就無法估量。
這時日本儘管自稱是世界第五工業強國,實際上,工業實力也就輕工業還能過得去,其他的,象汽車,日本也就處於能製造的水平,都無法規模化生產。跟歐美列強的工業化差距不是一點半點,仍然屬於半工業國家。軍工上除能工業化製造輕武器外,只能有少數軍工產品,能接近歐美水平,比如飛機和軍艦,只是需要多花一倍以上的時間。
說起來,日本的工業強大隻是在亞洲一枝獨秀。
一般日本人不知道這些,可派出來,在南亞採購各種資源的日本人,稍有心,就能知道日本人是什麼都缺的窮國。
悲悽的日本音樂停了下來,比武場很快就空了出來。
三個做為裁判的英國人進了場地,做為主裁判的英國人,高聲宣讀著雙方簽定的生死狀,和比武規則。
然後,就是兩人進場。
那個巴西人,明顯被日本人忽悠瘸了。
他進場後,拿著一張紙,用著全場多數人聽不懂的語言,高聲的宣讀著什麼,全場一片愕然。只有極少懂葡萄牙語的人,勉強能聽明白他說的是什麼。
一個日本人,在這巴西人讀到最後時,站到了他的身邊,手裡也拿著一張紙,似乎要給再場的人講解一下。
這是日本人精心策劃出的一幕,在內容上,他們有意混淆了王洪殺日本人的原因,指責王洪無視人命,利用日本人的性命練習劍術,和開辦劍術學校上的霸道。
這時,王洪進場了。
英國裁判便沒給這日本人說話的機會,直接把這個日本人趕了下去。
他站在比武臺的中間,就開始宣佈:“比武開始”。
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