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們雖然拼命的喊著,讓士兵們躲好,可這麼多人在山谷裡,又能躲到哪裡去?
沒槍計程車兵佔多數,最重的火力也只有幾挺輕機槍,根本防不了空。一個團的人,只能憑由飛機來回的掃射。
到這兩架飛機打光子彈時,收容團死傷計程車兵和馬匹已經倒了一地。
再等王洪他們趕到時,成團長還在那裡大罵著,讓人收拾滿地的屍體和傷員。
兩架飛機讓收容團少了近百人和二三十匹馬,另外,還有不少傷員在地上呻吟慘呼著。
可這些都顧不上了,後面還有日軍的騎兵、戰車和裝甲車正在趕來。
王洪立刻對成團長下令:全團丟掉一切不能作戰的東西,沒武器的帶上傷員,有武器的留在後面,趕緊往前跑。
收容團慌亂了一陣,在追兵的壓力下,往前跑去。
日軍騎兵已經追到了視野內,看到前面的中國士兵正在撤退,一箇中隊長立刻喊了起來:據刀,準備衝鋒。
噠噠噠……
收容團唯有的幾挺輕機槍響了起來,子彈沒打中幾個日軍士兵和戰馬,卻把這他們衝鋒勢頭壓了下去。
日軍步兵設有騎兵聯隊和騎兵大隊,兵員大多是從步兵中精選出來的,做為師團或旅團的偵察力量和快速突擊隊。這樣培養起來的日軍騎兵戰鬥力很強,他們甚至在日俄戰爭中可以拼馬刀拼贏哥薩克騎兵。
但是,隨著戰爭的發展,騎兵越來越不適合近現代戰爭了……騎兵與騎兵之間的戰鬥基本不會出現,就算有也不大可能拼馬刀,而是一照面就是一排槍一片子彈,騎兵在面對步兵時就更是噩夢,步兵只需要架起幾挺機槍就能讓騎兵死傷慘重。
這些日軍騎兵們也認識到了這一點,見到王洪這隊人的火力準備,也不敢硬拼,只能遠遠的吊在後面,等下一架次的飛機過來,等戰車和裝甲車追上來。
每章一說:“顧打合一”在拳術上不多見,在器械上卻很常見。普通的,如棍術中最常見的連格帶打,就是一個常人都能理解的顧打合一技術。如果在兵器上做些改進,兵器還能更好的進行顧打合一。“大師擊”是歐式劍術的一個概念,這種劍比起同期其他國家的刀劍,多出了一個大大的十字護手。有了這樣的護手,就可以做出攻防一體化的動作,也就是所謂的“大師擊”。在對方攻擊時,也發動自己的攻擊,只需注意用十字護手去防範對方的武器。當然,想做出這種“大師擊”,還需要膽識和長期的對抗訓練,才能在真正的戰鬥中做出正確的判斷。而拳術的“大師擊”卻需要真正的大師,除了膽識和判斷,還要能在接招的一瞬間調整好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