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大連的拳館(2 / 2)

小說:民國之國術宗師 作者:王清談

之和奶奶、媽媽三人卻不一定能受得了,特別是奶奶,這麼大歲數了,沒床鋪休息可不行。讓她們三個女的自己住在二等艙裡又不放心,就給買了七張二等艙的船票。

船票解決了,見日本人也不怎麼搜查了,王洪就出去亂轉著找大連的拳房,看人家練拳。

大連是個武術窩。

最早進入大連的拳種有通背拳、螳螂拳和秘宗拳。

據說大連莊河縣誌都記載了原始的通背母拳歌訣:“斫削斜磕靠,掠逼抹芟敲,搖擺撒鐮囂,兜搭剪分挑,綰衝鉤勒躍,兌換括起倒,壓發插刪鉤”,與黃百家在《內家拳法》中記載的‘六路’和‘十段錦’的35種手法完全相同。

大連的通背拳源自河北的祁氏通背,注重實戰技擊,有六趟大拳、六趟小拳108式招法,還有刀、槍、劍、棍、判官筆、拂塵這些器械功夫。其中那‘五虎斷門槍’成為後世體育院校武術專業學生必修的‘甲級槍法’。

燕北大俠修劍痴是著名的通背拳師父,他因為打了老張軍閥的保鏢而跑到大連避難,開場教拳。晚年著書立說,可惜被燒了個精光,幸好還有傳人寧可被鬥,也冒死留下來了一套,餘韻未絕。

勇猛異常的螳螂拳,是明末清初膠東人王朗所創。

相傳,王朗見一螳螂緣樹而下,乃以劃草戲之。螳螂則以一刀勾一刀打,轉變有度,閃轉靈活,喜之,攜螳螂終日試之,最終創出手如螳螂前爪刁勾連環的螳螂拳。

螳螂拳確實古樸,外練鐵砂掌,內練羅漢功,功力練習還是傳統的方式:抓鐵球、抓罈子、推磚、擰千斤棒、拍打沙袋、插小豆桶、踢打吊沙袋、舉石擔……。

秘宗拳也叫燕青拳。因身步靈活多數而著稱,大俠霍元甲據說練的就是這套拳法。

------

每章一句:國術圈因為多數武師是從江湖人士自抬身份,轉行而來,不但文化素質低,也帶來了很多江湖伎倆,所以齷齪的事情很多,最常見的是互相攻訐、踢場子、吹牛、熱衷名利。同行互黑、商業吹捧無處不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