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教授和李副教授互相看了看,但沒有開口。
陳亮卻哼了一聲。
三個人一齊看向陳亮。
“這個於某某,他根本不是經濟學家。本質上,他只是一個搬運工,把國外流行的經濟理論搬運到國內。他沒有自己的東西,所以他頂多算是一個經濟學的宣傳家。”
張教授微笑道:“小陳,他現在是大名鼎鼎,炙手可熱,沒想到你對他的評價這麼低。”
陳亮嚴肅的說道:“而且他有不少言論,與經濟學無關,但非常危險,可以用反動一詞形容。”
陳亮這麼一說,三個聽者跟著嚴肅起來。
譚和平陪著小心問道:“他昨天演講時,我正好打瞌睡。老陳,他說了什麼反動的話?”
“不少,我僅舉一例。他說把一切交給市場,宣揚市場萬能,這本身就是騙人的鬼話。世界上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沒一個是把一切交給市場的。他這麼說,是要我們不要黨的領導,不要堅持社會主義制度。”
譚和平道:“這有點牽強,老陳。也許他的本意,不是你分析的這樣。”
“他還有幾個主張,其中一個就是不要國企,他認為國企阻礙了市場經濟。說到咱們的糧食供系統時,他主張全面取消,把糧食供銷完全交給市場。你們想過沒有,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
張教授道:“我沒去過下面,我不知道。”
李副教授道:“我一輩子沒去過農村,家裡買米買面我都沒有買過,我就更不知道了。”
譚和平道:“老陳,我很慚愧,我在省裡工作,也回答不了你的問題。你主政過一個縣,你有發言權。”
陳亮道:“如果取消國有的糧食供銷系統,就不能穩定糧食價格,糧食價格就很容易被操縱。糧食價格比石油煤炭的價格更重要,是社會穩定的基石。一旦糧價不穩,其他物價就難以穩定,整個社會就會有陷入動亂的危險。”
張教授點著頭道:“這個道理,我們確實沒有想到。”
“我在市黨校學習的時候,有一位離休的市委書記給我們做報告。他告訴我們,他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是看報紙,對報紙上的內容,他必定先看經濟版的物價報道。哪怕戴上老花眼鏡,拿著放大鏡,也要報物價報道認真仔細的看完。”
“他說同志們啊,咱們是為人民服務的。他說我當一把手,首先要確保社會穩定,只要社會穩定,其他問題就都能迎刃而解。而要社會穩定,首先就得保證物價穩定。今天大米一塊一斤,明天突然漲到一塊一或一塊二,老百姓是要罵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