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應該改桑為稻了」(2 / 4)

小說:大明不革命 作者:王子虛

這當然是劃時代的好東西,是在天工皇帝聖上指導下創造的人類智慧結晶。

關鍵是這些材料能夠讓本土的很多土地從農業中解放出來。

以至於朱簡烜在擺弄新試製出來化纖混紡布料的時候,李銳就忍不住再次提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

「陛下,現在人造絲已經可以量產了,已經有很多各種效能指標都遠超桑蠶絲的混紡布料。

「大明本土田土本來就不充裕,桑樹還佔據了大量最為適合耕種水稻的江南水田。

「所以學生覺得,咱們應該可以開始推進改桑為稻了,或者改桑為廠了。」

這種事情其實非常的敏感,桑蠶-絲綢相關的產業利益太大了。

現場所有的官員,聽到這個話題全都豎起了耳朵,等著朱簡烜的回答。

絲綢是大明富貴階層彰顯身份地位的代表產品,也曾長期作為對外貿易的拳頭產品。

在過去的十幾年間,由於皇帝的經濟策略變化,開始限制與外藩的貿易,大明的對外貿易規模不斷萎縮。

但是隨著歐洲諸國變成了藩國,大量的非洲藩鎮建設有了初步的成效,外貿又開始恢復了。

如果是一般的官員,考慮到現實中大量的產業人員的利益,為了不被利益相關人員攻訐,基本不會主動提這種事情。

人造絲產業還處於種子狀態,除了直接負責石油化工產業的工匠們,幾乎沒有實際利益相關人員。

鼓吹用人造絲完全取代蠶絲只會得罪人,精明的官僚們是不會去做的。

但李銳的身份特殊,他本身是工匠,不是政務官員,這些研究本來就是他所在的科學院搞出來的。

他還是天子門生,學生自稱掛嘴邊,啥話都敢跟老師講。

朱簡烜也允許甚至縱容他們說話,有什麼想法都能跟自己這個老師直接說。

但是跟自己的外派的皇子一樣,如果沒有自己的直接授權,不能直接指使朝廷官員幹什麼。

朱簡烜今天自己聽到這種建議,也是非常的意外。

來自二十一世紀的前世經驗,讓朱簡烜根本就沒有往這個角度考慮過:

「改桑為稻?讓人造絲完全替代天然蠶絲?」

李銳直接拱手認下了:

「是的陛下,學生以為可以這麼做……」

朱簡烜聽完沒有立刻回答,繼續低頭擺弄眼前的幾批混紡布,心中開始思考這件事情的影響。

周圍的工匠都知道皇帝開始認真考慮了,大家表面上下意識的儘可能保持安靜,但是很多人內心之中都非常的忐忑。

因為皇帝開始思考,意味著皇帝認為這件事情是可以考慮,甚至可以討論的,那就真的有可能會啟動。

如果皇帝下旨,要求整個朝廷推動,那桑蠶和絲綢產業肯定會遭到重創。

甚至可能會真的徹底廢掉乃至消失。>/>

很多人雖然見識到了人造絲的優越性,但內心之中卻仍然覺得絲綢不應該消失。

綢緞布料本身都是財富的象徵,他們家裡都有很多綢緞衣服以及布料,

用人造絲把綢緞廢掉,他們的資產不就直接貶值了嗎?

朱簡烜前世留下的記憶中,就算是完成了工業化紡織,當時的真絲仍然屬於高檔布料,通常價格是化纖的幾倍。

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紀,也有很多人追捧真絲材料。

關鍵是,朱簡烜前世都已經習慣了,真絲仍然是一種典型的布料型別,一種普通人稍微花點錢就能用上的衣物型別。

朱簡烜也是本能的想要拒絕改桑為稻的建議,特別是拒絕朝廷出面幹這個事情。

就算是要改稻為桑,也應該是讓人造絲產品自己去擠壓和取代絲綢產品,自然縮小絲綢產品的生存空間。

朱簡烜的思考,其實是自行揣測分析,如果真的把絲綢打沒了,對大明乃至世界的未來會有什麼影響。

朱簡烜考慮了一會兒,感覺沒有應該也不會有重大的現實影響,只是大明社會少了一種文化遺產。

不過當工業化全面完成之後,絕大部分普通人的基本生活水平就有了保障,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就會迅速上漲。

影視丶戲曲丶音樂丶古董丶旅遊丶文玩丶棋牌等等產業,都是在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與其他的娛樂專案相比,歷史遺蹟丶傳統文化中正面效果更高,有利於豎立民族自信心並提高文化向心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