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府」不是「市」(3 / 4)

小說:大明不革命 作者:王子虛

題的。

比如說「市轄區」,看上去與府的附郭縣非常類似,但概念是在城市狀態下形成的,是由市直接管轄的地方。

縣的概念也已經變了,是不歸城市直接管理的鄉村,在法律上不是隸屬於地級市下級機構,所以縣是地級市「代管」的。

既然一個是直管,一個是代管,那就形成了區別,自然也形成了差異。

縣是地級市的小弟,小弟本身沒有什麼問題的時候,地級市不能插手,也不會在資源上有什麼傾斜。

區是地級市的直接下屬,不讓他乾的就不能幹,讓他乾的就必須得去幹,屬於地級市統一規劃和管理,也能得到資源傾斜。

有些縣迫切的想要成為區,獲得地級市的資源傾斜。

但也有例外的縣堅定的拒絕成為區,因為他們對地級市沒有認同感。

在最初的原始的「省丶府丶縣」結構中,府是所有下屬州丶縣共同的上級機構。

關鍵是府不直接管理基層事務,哪怕是府城自己的城市中,也會設立附郭縣來管理城市基層政務。

比如應天府的江寧縣和上元縣,各自管理半個應天府城和郊外的一部分地區,看上去跟現在地級市的區沒有區別。

但附郭縣的政治概念與區完全不同,它們性質上是「沒有獨立縣城的縣」。

他們的所有政治地位,與應天府所轄的其他的城外的郊區的縣,都是明確屬於府的下屬機構,且沒有代管和直管之分。

古代的官員,不想當附郭縣的知縣,更願意去當郊縣的知縣。

民國設定城市的過程中,通常是將建成區獨立出來,建成區基本都是附郭縣,所以城市就採用附郭縣的名字。

例如廬州府附郭縣是合肥縣,設立城市的時候理所當然的成了「合肥」市。

最後合肥市又變成地級市,代管其他郊縣。

其他的郊縣併入地級市的時候就彆扭了,我們大家本來都是廬州府的一員,現在我怎麼成了你合肥的下屬了?

你合肥變成地級市了,我為什麼不能啊?當不了地級市我不能當縣級市?

類似的情況有很多,像是東昌府聊城縣變成了聊城市,曹州府菏澤縣變成了菏澤市,黃州府黃岡縣變成了黃岡市。

松江府上海縣,變成了上海市松江區,這個級別完全顛倒過來了。

還有在設定城市的過程中,曾經將縣政府遷到了郊外,專門負責郊外的農村地區,將城區留給城市管理。

比如順天府大興縣和宛平縣,本來都是管理順天府城事務的,後來都搬出去成了郊縣。

最後又在原來大興縣丶宛平縣管理的城區設定了東城區和西城區。

以至於有人以為古代的大興縣人也是農村的。

最後又撤縣改區,大興縣和宛平縣又變成了區,名字雖然還在,但是核心地區完全跑偏了,也是借屍還魂了。

最後的大興和宛平,跟他們名字原有的傳統,還有什麼實際關係嗎?

某些地方曾經打出過「寧市不區」的口號,拒絕成為地級市轄區,尋求成為縣級市。

與此同時,新生的地級市丶縣級市,再加上固有的集市丶市鎮概念,讓市這個名稱下面的概念亂了套。

在西方文化入侵前,「市」本來就是市場的意思,城市中的類似坊和街道,城外的類似於鄉鎮,是縣的下級機構。

只是市在性質上是商業區,坊則屬於居民區,廠通常是手工業區。

這些自然形成的地域概念,本來就能將城鎮的功能區正常區分,不用生造什麼街道概念。

神洲本土自己自然形成的行政區劃,本來就是最適合自己的,在這個問題上根本沒有必要去學歐洲人。

歐洲的city概念,根本就不應該翻譯成市,用自治城還差不多。

現在的大明強盛而歐洲衰弱,大明不會有人想要參考歐洲模式改造大明的行政區劃,反而用大明的行政區劃去改造歐洲。

這樣會出什麼問題嗎?會有類似於神洲強行用歐洲制度,導致的一堆爛帳嗎?

其他的大明人不會有這種想法,朱簡烜還真的認真考慮了一下,最後覺得應該不會有啥大問題。

大明的行政區劃,反而能將散亂的歐洲地方機構融為一體,整理成規範的體系。

後世歐美的地方行政區劃,其實也有神洲化的傾向,只是他們在近代史上始終強盛,自我改革的動力並不大。

現在大明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