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說……學習這些知識的費用……其實非常的昂貴呢?」
馬衛國聽到這個問題就樂了:
「聖上說過,知識是無價的。
「聖上和大工匠們創造的技術和知識,按照以前的說法確實都是價值連城的絕門秘籍。
「我們現在生活和使用的東西,都是這些知識的造物。
「但聖上同樣說過,無價同時也意味著他們沒有價格,意味著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知識可以免費提供。
「所以,大明的學校雖然收費,但收的不是知識本身的售價,而是在傳授過程中所花費的成本。
「比如說一本書,我們只要這本書的編撰丶裝訂丶印刷丶運輸費用,書的內容沒有售價。
「現在大明本土的所有州縣城內,以及所有設立了下屬鄉鎮的州縣的鄉鎮所在地,都有朝廷出資建設的小學。
「小學的學費是每年二十到三十金票。
「大明官營工廠工人的每月收入起步就是二十金票,民間廠商的普通工人月收入已經提高到了每月十五金票了。
「一個月的工錢就能供一個孩子上一年的學,一個普通工人就能供兩到三個孩子上學。
「中學根據學習內容的不同,每年學費在五十到一百金票之間,大學學費在一百到五百金票之間。
「對於最底層的普通家庭而言,中學和大學的學費就比較貴了。
「所以朝廷鼓勵地方衙門丶官營廠商丶民間廠商與學校合作,為學生提供資助協議或者免息貸款。
「用工作年限協議,或者是畢業後的工錢分期抵學費的方式,支援學生繼續上學。
「中學畢業生的收入,至少在每月三十金票以上,大學生畢業有機會直接進衙門工作,到廠商工作有每月五十金票。
「他們畢業三到五年之內就能償還所有的欠款了,所以其實也沒有什麼壓力。
「哦對了,也不能說沒有壓力,因為越是複雜的知識,越是難以理解和掌握,所以學生要由淺入深的學習。
「要透過了結業和入學考試,才能進入更高的學校學習。
「考試成績不夠,腦子不夠聰明,想要到更高階的學校去學習,也是進不去的。
「反過來,對於考試成績特別好的學生,大明地方各級衙門以及中央朝廷,都會額外發放一筆獎學金。
「成績最好的學生,可以優先到衙門裡工作。
「最近好像又有新的聖旨了,每個縣統考排名前十的學生,學費和上學所需的書本材料費用,將由當地衙門提供全額補貼。
「不過領過這種補貼的學生,畢業之後必須返回領取補貼的地方工作一段時間。
「工作的時間長度,根據具體的領取時間計算,領了一年就至少工作一年,領過十年那就需要回去工作十年。
「當然,如果學生想要到外地工作,可以將補貼名額讓給排名靠後的學生。
「藩國可以自己選擇是否這樣做。
「還有,所有屯田衛所繫統內,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免費上學。
「所有孩子必須上完小學,成績優秀的可以繼續免費上完中學甚至大學。
「大明所有宗室子弟,由皇家財團出資,全部強制必須去上學,至少要上完中學。
「畢業之後根據成績,可以去皇室財團工作。
「按照宗人府的說法,這種模式被聖上稱為義務教育,現在是在皇室內部測試,以後會考慮要不要對平民實施。」
朱簡烜目前只在宗室和衛所實施義務教育。
沒有在全大明範圍搞全民義務教育和免費教育,不過也沒有將教育當做盈利的工具。
絕大部分公立學校,都是處於勉強自負盈虧的狀態,幾乎沒有任何盈利結餘,偶爾需要朝廷補貼一下,但也不會太多。
朱簡烜對教育體系考核標準,就是收多少花多少為最佳。
相比朱簡烜前世二十一世紀的義務教育,現在大明在教育上的投入當然是差了很遠的。
但相比以往的歷代王朝,以及此時的其他國家,都是非常優秀的。
最起碼已經能讓所有平民都上得起小學了。
這種小學生,按照古代的標準,已經是有學問的人了。
法塔赫聽著聽著,眼睛就慢慢的瞪大了,總覺得這一切都非常的不可思議。
法塔赫知道在大明上學不算特別困難了。
也確定自己此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