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鋼鐵與軍工與衛所(3 / 4)

小說:大明不革命 作者:王子虛

方雖然也有大型集約化農場,但是數量和密度都並不高。

而順天府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順天府周圍的土地,本來都是清朝王公貴族的,北直隸北部的土地,也基本都是當地滿城旗人的。

朱簡烜北伐滅清之後,清國王宮貴族和旗人被趕走,這些土地全部收歸王有。

然後在朱簡烜的安排下,沒有在這些地方給原有的佃農和農奴分地,而是建設了大量的軍屯衛所。

雖然當時衛所組建的時候,衛所的百姓的工作沒有變,就是繼續在原地種田。

但他們當時的身份已經被轉化成了有「身股」的僱工。

當時北方的屯田衛所的收益,是按照兩成上交給朝廷,三成分給衛所的所有居民,五成用於衛所開銷的方式分配的。

衛所的開銷包括了農忙時間的一日三餐,以及所有的農具丶種子丶耕牛丶倉庫費用。

所以衛所居民分到的三成收益是純收入。

農業機械發明之後,首先在北方的衛所推廣使用,導致大量的衛所居民不用繼續參與農業勞動了。

這些衛所就在朱簡烜的指示下開始轉型。

不繼續參與本地農業勞動的家庭,要麼分家移民新大陸領取一百畝土地,要麼安排一個勞動力進工廠做工。

進工廠做工有正常的工錢可以拿,自己所在的家庭可以繼續領取衛所的收益分成。

如果去海外,只要孩子結婚了,就能分到一百畝土地。

如果進工廠,雖然活兒變了,工廠的工作比農場更辛苦,但原有的收入還在,又多了一份額外收入。

繼續留在農場裡面幹活,雖然收入數額不會降低,甚至還因為化肥的使用而有所增長。

但是未來的預期收入,與其他兩個方向相比的話,就成了最低的方案。

所以這種轉化頗為順利,願意留在農場的人越來越少。

衛所農場不得不額外發工錢,拉高留下來的農民收入,才穩住了局勢。

再加上北方本來就是旱田,本來就最適合集約化經營,所以很快就完成了機械化改造。

大量的額外勞動力,也推動著朝廷不斷建設新工廠。

朱簡烜根據前世的經驗,專門構造出來的這套制度,就是專門用於推動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化的。

結果也讓北方地區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速度持續狂飆。

最近這些年北方地區的城市範圍持續暴漲,城市外圍的農場也幾乎全都變成了大型機械化農場。

亞歷山大和投降的俄國高層來這裡,算是直接進入了工業社會的漩渦之中。

亞歷山大和手下的將領們看了城市和農場後就想罵人了:

「原來大明是這個樣子嗎?我早知道大明是這個樣子,那俄國還打個屁?」

等他們看完了大明的步槍和火炮生產線之後,亞歷山大和俄國高層的精氣神同樣都被完全抽空了。

陪同亞歷山大等人來參觀的王引之,就似笑非笑的看著他們問:

「諸位現在覺得怎麼樣?」

亞歷山大直接哭喪著臉說:

「如果在戰爭之前,我來過這裡看一眼,我絕對不會與大明為敵,我一定直接向陛下稱臣朝貢。」

王引之馬上笑著反問:

「但是我記得,鴻臚寺好像給你們發過邀請?」

亞歷山大聽到這個問題,頓時格外懊惱的唸叨:

「我當時自以為是,我根本不敢來順天府啊,我覺得大明皇帝可能會把我扣下。

「但是現在想來,大明皇帝根本不會用這些手段,讓我來看過大明的城市和鄉村,就會對大明心服口服的。

「但是可惜啊……看戲在真的徹底的失敗之前,我根本沒有機會看到這一切。」

王引之頗為滿意,然後繼續打擊亞歷山大:

「俄國應該有情報人員,應該有專門調查過大明的工農業生產能力吧?你沒有得到比較準確的彙報嗎?」

亞歷山大這下子更是沮喪的幾乎要捶胸頓足的程度:

「有,確實有情報人員,向我彙報了大明的所謂工業能力,想我說明了大明的軍事工業的恐怖效率。

「但是我不相信啊……人是無法想像自己完全不瞭解的東西的。

「我當時能夠想像的是,大明肯定確實比俄國強大。

「但那種強大的概念,是俄國十萬燧發槍兵,大明就有二十萬燧發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