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內部人口較多的地方都歸攏到了西域省的範圍。
由於範圍廣闊關鍵是人口也頗為分散,所以西域省範圍同樣要設立分守道,各自管理一片孤立區域的事務。
同時各個孤立區域在中亞是人口較多的地方,但相對大明本土同樣是人口稀少的地方了。
所以這些分守道下面同樣不設府,也是分守道直接管理下屬州縣。
再然後是雪域高原地區,如果同樣直接劃給西域省管,那西域省的規模真的實在太大了。
但高原地區要獨立設省的話,當地人口又實在過於稀少了。
與此同時,雪域高原在現代歷史上的重要性,主要是因為其位於邊疆地區,是神洲的天然地理邊界。
但是,如果這片區域不再位於神洲和天朝帝國的邊疆,如果這條地理邊界以外同樣屬於天朝疆域的話,那雪域上現有政權的重要性,自然就大幅度的降低了。
這也是為什麼,順國向大明投降的時候,雪域高原上的部落並沒有什麼特殊反應,也直接服從了命令。
想要更好的掌控一片區域,實際上有正反兩條路,一條就是拆分肢解方案。
另一條就是「補貼方案」,向其中新增更多的外來勢力,將當地原有勢力稀釋到更大的範圍之中。
現在朱簡烜就準備反過來操作,將高原周圍的其他區域,包括康巴地區丶尼泊爾地區丶孟加拉地區丶緬甸和孟加拉之間的地區,用這些區域將高原和山脈夾在中間,形成一個更大規模的邊疆省份。
這片區域從高原一直延伸到孟加拉灣,高原省也有自己的出海口和平原地區了。
後續再在孟加拉地區發展一些工業。
那屬於本省的高原上的人口,會天然的向條件更好的平原和沿海地區轉移,最後高原可能會變成一片位於內陸的無人區。
孟加拉地區的人口承載力是世界頂級的,足夠完全吸納高原上現有的人口。
這樣的高原省規模同樣規模龐大,內陸地區人口稀少而且區域性明顯,所以也設立幾個分守道來管轄。
接下來,再將剩餘的印度地區,設立一個單獨的印度省。
印度省南部和沿海地區屬於朝廷直轄,而內陸則會分封給參加戰爭的藩國王室和有功將領。
印度人口眾多,就算是經過一輪瘟疫,以後剩下的人口肯定還是千萬級,至少也是一個人口大省的規模。
所以朝廷直轄地區設立正常的府州縣,將領和藩國分封區域設立分守道與之協調。
印度以西的高原內陸區域,包括波斯和周邊地區,阿富汗西部的高原地區,劃給已經存在的亞洲省管轄。
這些人口稀少劃歸朝廷直轄,或者人口眾多分給功臣和藩王的地方,都比較容易決定。
情況最為複雜的地方,是本來就外族人口比較多,還要劃歸朝廷直轄的地方,特別是本來文明程度就比較高的地方。
比如說俄國西部和南部,安納托利亞高原地區,以及情況最為嚴峻的希臘地區。
只能按照正常的規模設立正常的省份。
然後透過朝廷主持的移民,提高這些地方的大明人比例。
同時在當地搞工業,將其納入大明的工業體系。
破壞掉原有的傳統農業生產和生活方式,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把當地人也變成大明人。
君士坦丁堡和馬爾馬拉海周圍,喀爾巴阡山以南的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地區,再加上希臘地區和安納托利亞高原西部,也就是愛琴海周圍的區域,設立一個羅馬省。
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和東部,以及高加索山脈以南,波斯王國邊境以西,兩河流域以北區域,設立一個突厥省。
高加索山脈以北,在黑海和裡海之間,加上伏爾加河下游地區,設立一個海間省。
在黑海以北和以西,喀爾巴阡山以東,保加利亞和羅馬尼亞東部,烏克蘭中部和東部,加上克里木半島,這片環繞在黑海北部和西部的平原地區,單獨設立一個黑海省。
烏拉爾山脈西側,伏爾加河上游支流卡馬河流域,設立一個烏拉爾省。
羅馬省丶突厥省丶烏拉爾省丶海間省加上波蘭國,圈出來的中間區域,也就是包括莫斯科地區丶聖彼得堡地區,以及極北的卡累利阿和摩爾曼斯克,設立一個羅斯省。
這些歐洲和亞洲的新省份的規模仍然很大,大部分都是歐洲最大的國家的規模。
不過朱簡烜會在這些省份的基礎上,從省份的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