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半不會因此遷怒報復無辜之人。
「所以兒臣以為朝廷應該有所作為,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
「兒臣以為,加派錦衣衛和衛戍部隊只能治標,要治本還得管控好應天府周圍的災民。
「應天府是大明京師重地,必須保持絕對安全穩定。
「災民湧入雖然能提供足夠的工人,但是一無所有的災民本身就是不穩定因素。
「他們壓低了工錢會直接導致本地工人怨憤。
「未來不能再往應天府周圍聚集災民了,必須把災民分散遷移到其他的地方去了。
「兒臣建議,選擇一個水運方便而又孤立的島嶼,專門建設用於賑災的營地,比如說崇明島或者舟山島。
「現在和未來再有大批災民的時候,都先輸送到這些專門的災民營地去。
「讓足夠多的軍隊在當地集中看守管理。
「同時控制工人和農民的戶籍,不能讓失地農民和災民隨意到工廠做工,也不能隨意到異地去做工。
「本地工廠只能招募本地城區戶籍的居民做工。
「外地農民逃難到本地,都只能在災民營等待輸送到海外後,按照當地藩王的安排去開荒或者當工人。
「這樣能夠避免災民影響京師穩定,也能避免災民與本地工人發生衝突。」
皇帝聽完之後稍微考慮了一會兒:
「你想的頗為周到,災民確實應該集中專門管理了,主要是這幾年的災民太多了。
「地方就選在崇明吧,江船和海船都能抵達,正好在這裡交換物資和人員。
「至於工人和農民戶籍限制,雖然肯定有利於穩定城市秩序,但必然會同時導致用工成本迅速飆升。
「這會反限制工商業的發展,工廠主和東家們肯定會全力抵制,肯定很難實施。
「現在朝廷的主要任務是處理災民,以前沒有大規模災民持續湧入城市的時候,城市和工商業秩序也沒有問題。
「偶爾有小規模災民湧入,以及持續的失地農民湧入,是有利於工商業發展的。
「所以戶籍管理的問題先不要做了。」
皇太子馬上躬身拱手答應著:
「兒臣遵旨。」
皇帝盯著大兒子看了一會兒,又不置可否的告訴了他一個想法:
「我準備把你十六弟叫回來一趟了。」
皇太子瞳孔不由自主的收縮了一下,但是整個身體和臉上表情完全沒有變化:
「烜弟已經在外五年了,也確實應該回京覲見父皇了。」
皇帝帶著幾分抱怨的情緒說:
「這小子去美洲的時候說會回來看我,結果回到澳洲就直接停那兒不動了。
「他今年已經十八歲了,已經到了婚配的年齡了,卻完全沒有給我報告這方面的事情。
「我得把他叫回來,給他把婚事辦了,在京師成家生子,再說正式就藩的事情。
「明年我也要七十歲了,人生七十古來稀,他再不回來就說不過去了。」
皇太子心中有很多的想法,但是嘴上不敢發表任何看法。
關於父親的年齡,關於自己這個特殊的弟弟,這兩件事情都實在是太敏感了。
皇太子現在的心情也是複雜到了極點。
既希望天下的災荒快點結束,又害怕弟弟回來的時候正好結束。
皇帝唸叨著朱簡烜,親自寫了一封信,安排鴻臚寺送去澳洲吳王都,招吳王朱簡烜進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