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皇帝的意思就是法律,聖旨就沒有不合法一說,只是不一定能夠執行。
在前世歷史上的明朝中後期,沒有內閣票擬的聖旨很難執行。
因為內閣大學士是文官系統代表和領袖,大學士們不為皇帝的旨意寫票擬,意味著皇帝與文官系統的意見有分歧。
所以不是中旨不合法,而是旨意損害了官員的利益,官員集體拒絕執行而已。
但是換個角度看,若是領聖旨的人願意執行聖旨,也不在乎文官系統的利益和排擠,那有沒有內閣票擬根本無所謂。
甚至於,沒有票擬可能比有票擬更好,更能代表皇帝本人的意志,更加不可置疑。
朱簡烜的聖旨還是皇帝親筆寫的密旨。
朱簡烜把這聖旨看了一會兒,心中莫名的升起了一種特殊的猜想。>br />
這份聖旨能將北伐之功與朝廷官員完全撇清關係。
甚至可以陰謀論一下,可以讓人猜測皇帝是想要北伐的,但是被官員集體反對乃至架空。
以至於皇帝都要寫密旨,讓在外的藩王出兵北伐了。
朱簡烜拿著這封聖旨,帶著自己的二十萬大軍北伐,若是遇到任何人阻礙自己的行動,可以直接抓住了當場槍斃。
朱簡烜沒想到自己老爹給了自己這麼大的信任。
本來還準備在出兵的時候遮掩一下的,現在可以大張旗鼓的準備和行動了。
引誘反對北伐的藩鎮出來搗亂,然後直接打死。
實際上,就算是他們不跳出來,自己也可以拿著這封聖旨主動出手,將所有藩鎮和現有官僚全殺了都沒問題。
只是暫時不需要做的那麼絕,還是以優先北伐的正事為主。
先解決了北方的清國,再回過頭來清理藩鎮。
朱簡烜仔細的考慮了之後,將聖旨小心的儲存起來,然後把秘書府的段玉裁叫了過來。
讓他去寫一篇討清虜檄文。
段玉裁聽到命令,整個人都是一愣:
「大……大王?臣剛才沒聽清楚,您要臣寫的是討清虜檄文?」
朱簡烜非常認真的說:
「是的,父皇陛下發了密旨,要求我在合適的時機,自行出兵北伐清虜。
「咸寧四十二年開春後,我將親自率領吳國二十萬將士出征。
「泛舟北上,北伐清虜,收復故都。
「所以情先生寫一封討伐清虜的檄文,送給本土的主要報紙編輯部刊登通告天下。」
段玉裁聽著最後這些話,莫名其妙的眼睛有些發酸。
心中下意識的唸叨,自己此前的判斷果然沒有錯,民間的猜測也果然沒有錯。
自己的這個大王,如此的「窮兵黷武」,還專門到海外去練兵,不可能只是為了在海外攻城略地。
他的目標始終都是大明士人魂牽夢繞的中原:
「臣遵旨,臣馬上去寫……臣請隨大王北伐!」
朱簡烜考慮了一下:
「那就調段玉裁丶費淳兩位先生隨軍,協助軍隊主力光復區的民政,宋問道丶姚鼐丶沈初三位先生留守王都。」
段玉裁馬上非常激動的答應著:
「臣遵旨。」
段玉裁沒有去問,北伐之後的土地如何處理,是直接給朝廷還是吳國管理。
北伐以後是否要削藩?吳國這個藩國如何安排?
朱簡烜給段玉裁安排了活兒,下令召集王都所有師長以上軍官,包括樞密府樞密使和參謀們都來承運殿開會。
朱簡烜再次公開大張旗鼓的宣佈,自己收到父皇的密旨,決定在明年出兵北伐。
現場的將軍們立刻就激動起來了。
北伐中原,收復舊都,這是現在的將領們能想到的,自己有機會拿到的最大戰功。
海外的那些戰事相比中原根本不值一提。
而且將領們有了在海外作戰的經驗,有了最近全面列裝的新步槍和火炮,與以往的舊裝備對比之後都非常自信。
已經沒有人將北方的敵人放在眼中了。
很多人覺得這場戰鬥估計會變成競速賽。
看誰的部隊行軍速度最快,接管和光復的土地最多,最後能夠得到的封賞也就越多。
在歷史上留名的機會也越高。
有些將領在激動之餘,和段玉裁一樣想到了任務安排,於是就主動站出來大聲報告:
「